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存在不一致。
(2)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由有限理性(委托人不能完全预测代理人的行为)、交易费用和行为人故意隐瞒信息所造成的。
(3)代理成本。企业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其努力程度具有不完全性,因此导致公司的价值低于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于是就产生了代理成本。这包括委托人监督支出、代理人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
两类典型代理问题(新增):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处理同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而股东只是利益相关者之一。
项目 |
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 |
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 |
形象称谓 |
经理人对股东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
终极股东对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 |
对象 |
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即股东与经理之间 |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 |
内容 |
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目标利益不一致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的外部成员(如股东、债权人、主管部门等)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成员直接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并掌握企业实际控制权,在企业战略决策中追求自身利益,并以此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的合法权益。 |
许多公司都存在一个或几个有绝对影响力的大股东,他们既有股权优势,又取得了公司控制权,因而便于利用自身地位,以牺牲众多的中小股东利益为代价,通过追求自利目标而不是公司价值目标来实现自身福利最大化。 |
主要表现 |
过高的在职消费,盲目过度投资;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过度耗用资产,工资、奖金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利润;资产转移,敷衍偷懒;大量拖欠债务,甚至严重亏损等;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
通过资产购销、产品购销的关联交易,以对控股大股东有利的形式转移定价,债务担保,对公司投资机会进行侵占,以及利用各种金融手段直接实现利益侵占等 |
基本对策 |
①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②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形成企业内部权力制衡体系 ③完善和加强公司的外部监督体系 |
【例题1·多选题】当前,在国内上市公司中,终极股东对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包括( )。(2017年) A. 过高的在职消费 B. 产品购销的关联交易 C. 以对大股东有利的形式转移定价 D. 扩股发行稀释其他股东利益 【答案】BCD 【解析】隧道挖掘有许多种表现形式,例如,资产购销、产品购销的关联交易,以对大股东有利的形式转移定价,还可以利用金融手段直接实现利益侵占,如采用通过扩股发行稀释其他股东利益,冻结少数股权等其他旨在侵害小股东的各种财务交易行为。 |
(1)是公司内部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
(2)是公司的非常设机构。除了每年的例行年会和特别会议外,股东大会并不会在公司出现。
|
普通股股东 |
优先股股东 |
享有的权利 |
①剩余利益请求权和剩余财产清偿权 ②监督决策权 ③优先认股权 ④股票转让权 |
①利润分配权 ②剩余财产清偿权 ③管理权 |
两者区别 |
以其持有的股份行使表决权 |
①不享有股东大会投票权 ②在收益分配和财产清算方面比普通股股东享有优先权 |
①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②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③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④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⑤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⑥制订公司增加或者 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⑦拟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的方案;⑧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⑨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⑩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专门委员会 |
主要职责 |
审计委员会 |
①检查公司会计政策、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程序; ②与公司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交流; ③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工作进行考核; ④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考核; ⑤检查、监督公司存在或潜在的各种风险; ⑥检查公司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
①负责制定董事、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考核的标准,并进行考核; ②负责制定、检查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 |
提名委员会 |
①分析董事会构成情况,明确对董事的要求; ②制定董事选择的标准与程序; ③广泛搜寻合格的董事候选人; ④对股东、监事会提名的董事候选人进行形式审核; ⑤确定董事候选人提交股东大会表决。 |
战略决策委员会 |
①制定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②监督、核实公司重大投资决策等 |
经理层由公司董事会聘任,但其职权的主体部分却不为董事会所授权。
从科学决策的角度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能解决公司治理的所有问题,更需要若干具体的超越结构的外部治理机制,如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对公司的监控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