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级经济法每日推送1: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


【知识点】

一、经济法的渊源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借以存在和表现的形式。经济法的渊源有:

渊源

制定机关

效力

举例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经济法的基本渊源

——

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是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它规定的多是基本经济关系

《××法》:

《证券法》、《公司法》等

法规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

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

《××条例》:

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等税收条例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

规章

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

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通则、办法》:

财政部颁布的《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制定

不得与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可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某些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总结

——

《关于××解释》

国际条约、协定

国家之间

——

二、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生效

生效要件

情形

效力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无行为能力人

<8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2个有效

①纯获益;②与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订立的合同;

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16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真实

(1)意思自由

指当事人意思的形成及其表示是其自由意志决定的,不存在受欺诈、受胁迫、被乘人之危等干涉和妨害意思自由的因素。

(2)意思与表示相一致

指行为人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内心真实意思相一致,不存在同谋虚假表示、错误、误传等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情形。

无效或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不违反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不违反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行为因违反强制性规定公序良俗而无效,其基础均在于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三、无效的法律行为

无效的法律行为,是指对于当事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自始、当然、确定的不发生。无效法律行为,多表现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因而欠缺生效要件,所以不发生当事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但并非不发生任何法律后果。无效法律行为,可能引发侵权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等。

无效的民事行为

情形

特殊规定

种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

——

当事人同谋虚假表示实施的

双方均无真实的意思表示: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如债务人为避免财产被强制执行,虚假地将房子卖给自己的朋友。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强调恶意以损害他人

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

其基础均在于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效力

①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定金合同);

②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

法律后果

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恶意串通)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其他制裁(行政、刑事制裁)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5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