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每日推送2022.02.25【私教】

「考点2」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

总体审计策略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通常在具体审计计划之前。但两项计划具有内在紧密联系,对其中一项的决定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另一项的决定。

(一)总体审计策略

注册会计师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是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审计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o_1fsj2jk3fc3k1tn41asm1jkc1v0r7.png

1.审计范围需要考虑事项

①由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审计组成部分的范围;

②内部审计工作的可获得性及注册会计师拟信赖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度;

③对利用在以前审计工作中获取审计证据的预期

④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影响,包括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对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审计技术的预期;

⑤协调审计工作与中期财务信息审阅的预期涵盖范围和时间安排,以及中期审阅所获取的信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理解要点】工作范围

2.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需要考虑的事项

①被审计单位对外报告的时间表,包括中间阶段和最终阶段;

②与管理层和治理层举行会谈,讨论审计工作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③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讨论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报告和类型和时间安排以及沟通的事项;

④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沟通拟出具的报告的类型和时间安排;

⑤项目组成员之间沟通的预期性质和时间安排。

【理解要点】报告目标、执行审计工作的时间安排、以及对相关事项的沟通等

3.审计方向(重点)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即是否需要做控制测试),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

在确定审计方向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1)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

(2)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对指导、监督及复核的影响。

(3)项目组人员的选择(在必要时包括项目质量复核人员)和工作分工,包括向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分派具备适当经验的人员。

(4)项目预算,包括考虑为重大错报风险可能较高的审计领域分配适当的工作时间。

(5)如何向项目组成员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4.审计资源

①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多少,包括分派到重要地点进行存货监盘的项目组成员的人数,在集团审计中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范围,向高风险领域分配的审计时间预算等;

③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

④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合伙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复核等。

【理解要点】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资源用在哪儿,用多少,如何调配,如何管理、指导、监督

【提示】

①确定重要性水平是总体审计策略——审计方向的内容,不是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这是常考项。

②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就考察过一次,属于非重点内容,我只截选了部分可考性较高的内容做了展示,大家无需投入太多时间记忆。

③《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时所获得的经验也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二)具体审计计划(认定层次)

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决策是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如下图:

o_1fsj2kg7ocr595a1dt61hu4jm6c.png

【提示】

①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词为“程序”,在区分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时通常可以直接采用“秒杀法”,有“程序”的就是具体审计计划,没有程序的就是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方案的选择虽然有“总体”两个字,但是属于具体审计计划的范畴。总体审计方案在有的题目中也叫做“审计方案”,是一个意思。

③计划的其他审计程序可以包括进一步审计程序中没有涵盖的、根据其他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的既定程序,例如,舞弊、持续经营、法律法规以及关联方等。

(三)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1.总体要求

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对总体审计策略或具体审计计划作出重大修改,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作出的重大修改及其理由

【提示】

①大家首先要识别出什么属于审计计划的修改,例如重要性、审计方案的修改等。其次,如果对审计计划实施了重大修改,底稿中旧的计划不能删除,新的计划要写到底稿中,并且写清楚修改的理由。

②审计计划贯穿始终的意思是,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先后关系,而是穿插进行的。

2.特别事项

以下事项的修改会直接导致修改审计计划,也会导致对审计工作作出适时调整:

①对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②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更新和修改;

③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更新和修改。

(四)指导、监督与复核

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计划,确定对项目组成员的指导、监督以及对其工作进行复核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项目组成员的指导、监督以及对其工作进行复核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①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②审计领域;

③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④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

「考点3」重要性(★★★)

所谓重要性,简单来讲就是对错报的容忍界限,通常是一条金额线,用来衡量一个企业的错报到底达到多少金额就算达到了重大的程度。很显然每个企业的这个标准线是不一样的。比如甲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用营业收入乘以5%作为重要性水平,超过这个水平的错报就构成了重大错报。

(一)重要性的含义

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三个方面理解

关键词

①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影响经济决策

②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金额或性质,同时考虑

③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整体而非个别需求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重要性水平的类型

大小

作用

必要性

数量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例如100万元,单独或汇总错报超过100万元则认为财务报表整体存在重大错报

判断财务报表整体错报够不够大

必须有

一个

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又称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

有特殊需求,局部是否超标。例如,使用者认为商誉减值是一个重要项目,要求更严格一些,给它单独定一个低于100万元的重要性,如80万元,超过80万就认为存在重大错报

判断特别关注的局部错报够不够大

可有可无

一个或多个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A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75%)

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降低审计风险,保证更安全

A必须有,B可能有

一个或多个

B特定重要性水平(如果有)×(50%~75%)

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3%~5%)

太小的错报忽略不计,提高效率

必须有

一个或多个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1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