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类型(★★★)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分为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两类。
【提示】此处常考选择题,提供合理保证的为审计,提供有限保证的为审阅,其他鉴证业务则不能一概而论。
「考点2」审计的定义和保证水平(★★★)
(一)审计的定义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用户 |
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
目的 |
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
保证水平 |
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 |
基础 |
独立性和专业性 |
最终产品 |
审计报告 |
【提示】
①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不是独立性和客观性,也不是客观性和专业性。独立性,指的是注册会计师要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
②审计的最终产品只有审计报告,不包含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编制的。
(二)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
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 |
有限保证(财务报表审阅) |
目标 |
在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下,以积极的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提供高水平的保证 |
在可接受的审阅风险下,以消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阅意见,提供有意义水平的保证 |
证据收集程序 |
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 |
收集证据的程序受到有意识的限制,主要采用询问和分析程序 |
所需证据数量 |
较多 |
较少 |
检查风险 |
较低 |
较高 |
财务报表的可信性 |
较高 |
较低 |
提出结论的方式 |
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 |
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
例如: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2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21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例如:根据我们的审阅,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ABC公司财务报表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提示】审计提供的是合理保证、高水平的保证,不是绝对保证。审阅提供有限保证、低于高水平的保证、有意义水平的保证,不能说“低水平保证”。其他鉴证业务的保证水平是不一定的,有可能是合理保证,也有可能是有限保证。
「考点3」审计要素(★★★)
审计五要素:①三方关系人;②财务报表;③财务报表编制基础;④审计证据;⑤审计报告。
(一)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当事人)
审计业务的当事人(三方关系人)是: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股东、潜在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公众等)。
三方关系人 |
重点内容 |
|
注册会计师 |
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其责任主要是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 |
|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 |
三大责任 |
①编表之责: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②内控之责: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③工作条件之责: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
责任解读 |
财务报表审计并不减轻管理层或治理层的责任,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的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 |
|
预期使用者 |
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组织或人员,包括股东、潜在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公众等 |
【提示】
①由于财务报表是由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负责的,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主要是向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提供的。
②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就是同一方,即有可能是同一方也有可能不是同一方。
③由于审计意见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有可能对管理层有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也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如果管理层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就不存在三方关系人了,只有两方关系人,构不成审计业务。
【提示】上述内容为选择题重点考察内容
(二)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的对象是历史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而审计对象的载体是财务报表。
(三)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编制基础和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四)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必要信息。
(五)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成果)
「考点4」审计目标(★★★)
(一)审计的总体目标
1.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①发表审计意见: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②出具审计报告: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具体审计目标-认定
两类认定 |
名称 |
含义 |
理解 |
与所审期间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有关的认定(利润表项目及附注) |
发生 |
记录或披露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
没有虚构 |
完整性 |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 |
没有遗漏 |
|
准确性 |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
金额准确 |
|
截止 |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
没有跨期(12月31日) |
|
分类 |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
没有跨户 |
|
列报 |
交易和事项已被恰当地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
表述清楚、相关、可理解 |
|
与期末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有关的认定(资产负债表项目及附注) |
存在 |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
没有虚构 |
完整性 |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 |
没有遗漏 |
|
准确性、计价和分摊 |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
金额准确 |
|
权利和义务 |
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
资产所有权归你,负债你具有偿还义务 |
|
分类 |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
没有跨户 |
|
列报 |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被恰当地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
表述清楚、相关、可理解 |
【提示】
①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发生和完整性是解决“确认”的问题,“准确性”解决的是“计量”的问题。例如将不符合收入确认准则的一笔交易确认为收入,违反了发生认定。如果有一项交易已经满足了收入确认条件,但是没有计记入账簿中,违反了完整性认定。如果一项交易满足了收入确认原则,也计记入了账簿中,但是金额核算的时候销项税额没有抵扣,计入了收入当中,违反了准确性认定。或者单价核算错了,也违反了准确性认定。
因此,准确性有可能导致“多记”,也可能导致“少记”,但是围绕的是“计量”展开。因此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不能仅依据金额高了还是低了来判断。
②跨期一定是跨越了12月31日,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几天,将本期交易推到下期记录,或将下期交易提前到本期记录。
③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而非资产处置损益,则导致交易分类的错误,违反了分类认定。
④被审计单位将他人寄售的商品列入存货,或者将关联方的欠款计入负债,这些金额虽然并非虚构且没有遗漏,但被审计单位并不对该商品享有权利、对该欠款负有偿还义务,因此违反权利和义务认定。
⑤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相关情形,往往与准确性、计价和分摊认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