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评价+管理会计报告)

第二十章 业绩评价  

【计算分析题常考点】

熟悉各类绩效指标的评价内容和计算方法。

各类绩效评价指标的优缺点

一、财务业绩评价与非财务业绩评价

 

财务业绩评价

非财务业绩评价

优点

可以反映企业综合经营成果,容易获取数据,操作简单,易于理解,被广泛使用。

可以避免财务业绩评价只侧重过去、比较短视的不足;非财务业绩评价更体现长远业绩,更体现外部对企业的整体评价。

缺点

(1)体现企业当期的财务成果,反映短期业绩,无法反映管理者在企业长期业绩改善方面所作的努力。

(2)财务业绩是一种结果导向,没考虑过程。

(3)会计数据可能无法准则反映管理者的真正业绩。

一些关键的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往往比较主观,数据收集比较困难,评价指标数据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二、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平均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1. 不同经济增加值的比较

项目

含义

计算

基本经济增加值

根据未经调整的税后经营利润和总资产计算的经济增加值。

基本经济增加值=税后经营净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报表总资产

披露的经济增加值

是利用公开会计数据进行十几项标准的调整计算出来的,这种调整是根据公布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中的数据进行的。

披露的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税后经营净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调整后的净投资资本

特殊的经济增加值

特定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定义的经济增加值。是“量身定做”的计算办法。

——

真实的经济增加值

是公司经济利润最正确和最准确的度量指标。

 

2.披露经济增加值典型调整项目(所有对未来利润有贡献的支出都是投资)

研究与开发费用。经济增加值要求将其作为投资并在一个合理的期限内摊销。

战略性投资。会计将投资的利息(或部分利息)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经济增加值要求将其在一个专门账户中资本化并在开始生产时逐步摊销。

为建立品牌、进入新市场或扩大市场份额发生的费用。会计作为费用立即从利润中扣除,经济增加值要求把争取客户的营销费用资本化并在适当的期限内摊销。

折旧费用。会计大多使用直线折旧法处理,经济增加值要求对某些大量使用长期设备的公司,按照更接近经济现实的“沉淀资金折旧法”处理。前期折旧少,后期折旧多。

重组费用。会计将其作为过去投资的损失看待,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经济增加值将重组视为增加股东财富的机遇,重组费用应作为投资处理。

收购形成的商誉。会计将其中的一部分立即转为费用,另一部分作为无形资产在规定年限内摊销;经济增加值要求商誉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不进行摊销,除非有证据表明其价值的确下降了。

⑦营业外收支。营业外收支具有偶发性,将当期发生的营业外收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

⑧加回当期减值损失(税后)。将当期减值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予以加回,并在计算资本占用时相应调整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

⑨递延税金。递延税金不反映实际支付的税款情况,将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变动影响的企业 所得税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相应调整资本占用。

⑩其他非经常性损益调整项目,如股权转让收益等。

上述调整,不仅涉及利润表而且还会涉及资产负债表的有关项目,需要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同时调整。例如,将研发费用从当期费用中减除,必须相应增加净投资资本。

3. 简化的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1-25%

公司通过变卖主业优质资产等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全额扣除。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例题1·单选题】根据公司公开的财务报告计算披露的经济增加值时,不需纳入调整的事项是()(2013年)。

A.计入当期损益的品牌推广费

B.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支出

C.计入当期损益的商誉减值

D.表外长期性经营租赁资产

【答案】C

【解析】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不走摊销这种方式,而是通过减值测试的方式进行处理。商誉的减值属于“有证据表明它的价值的确下降了”,所以不做调整。


三、经济增加值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缺点

(1)经济增加值考虑了所有资本的成本,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了企业利益,经营者利益和员工利益的统一,能有效遏制企业盲目扩张规模以追求利润总量和增长率的倾向,引导企业注意长期价值创造。

(2)经济增加值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它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制的框架。经济增加值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起来了。

(3)在经济增加值的框架下,公司可以向投资人宣传他们的目标和成就,投资人也可以用经济增加值选择最有前景的公司。经济增加值还是股票分析家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1)EVA仅对企业当期或未来1-3年价值创造情况进行衡量和预判,无法衡量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价值创造情况。

(2)EVA计算主要基于财务指标,无法对企业的营运效率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等的企业,其会计调整项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各不相同,计算比较复杂,影响指标的可比性。

(4)由于经济增加值是绝对数指标,不便于比较不同规模公司的业绩。

(5)经济增加值也有许多和投资报酬率一样误导使用人的块点,例如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较少,而处于衰退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可能较高。


【例题2·计算题】甲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目前,控股股东正对甲公司2014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相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2013年末和2014年末资产负债表表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2014年末

2013年末

项目

2014年末

2013年末

货币资金

405

420

应付账款

1 350

1 165

应收票据

100

95

应付职工薪酬

35

30

应收账款

2 050

2 040

应交税费

100

140

其他应收款

330

325

其他应付款

140

95

存货

2 300

2 550

长期借款

2 500

2 500

固定资产

4 600

4 250

优先股

1 200

1 200

在建工程

2 240

1 350

普通股

5 000

5 000

 

 

 

留存收益

1 700

900

合计

12 025

11 030

合计

12 025

11 030

 (2)甲公司2014年度利润相关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2014年度

管理费用

1 950

其中:研究与开发费

360

财务费用

220

其中:利息支出

200

营业外收入

400

净利润

1 155

 (3)甲公司2014年的营业外收入均为非经常性收益。

(4)甲公司长期借款还有3年到期,年利率8%,优先股12万股,每股面额100元,票面股息率10%,普通股β系数1.2。

(5)无风险报酬率3%,市场组合的必要报酬率13%,公司所得税税率25%。

要求:

(1)以账面价值平均值为权数计算甲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假设各项长期资本的市场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2)计算2014年甲公司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注:除平均资本成本率按要求(1)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外,其余按国资委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计算。

(3)回答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点和缺点。(2015)

【解析】

(1)以账面价值平均值为权数计算甲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假设各项长期资本的市场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普通股权益资本成本=3%+1.2×(13%-3%)=15%

长期资本账面平均值

o_1cn391gqr1ikdeug31899n141o7.jpg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5%)×2500/10000+10%×1200/10000+15%×6300/10000=12.15%

(2)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 =净利润+(利息支出+研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1-所得税税率)

=1 155+(200+360-400)×(1-25%)=1 275(万元)

平均无息流动负债=[(1165+30+140+95)+(1350 +35+100+140)]÷2=1 527.5(万元)

平均在建工程=(1 350+2 240)÷2=1 795(万元)

调整后的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12025+11030)÷2- 1527.5-1795=8 205(万元)

2014年度的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的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1275-8205×12.15% =278.09(万元)

(3)略


1.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四、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及优缺点

维度

指标

财务维度

投资报酬率、权益净利率、经济增加值、息税前利润、自由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顾客维度

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率、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利率、战略客户数量等。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交货及时率、生产负荷率、产品合格率、存货周转率、单位生产成本等。

学习和成长维度

新产品开发周期、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生产率、培训计划完成率等。

 

【例题3·多选题】在使用平衡计分卡进行公司业绩评价时,需要处理几个平衡,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有()。(2015年)

A.财务评价指标与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平衡

B.外部评价指标与内部评价指标的平衡

C.定期评价指标与非定期评价指标的平衡

D.成果评价指标与驱动因素评价指标的平衡

【答案】ABD

【解析】平衡计分卡中的“平衡”包括外部评价指标(如股东和客户对公司的评价)和内部评价指标(如内部经营过程、新技术学习等)的平衡;成果评价指标(如利润、市场占有率等)和导致成果出现的驱动因素评价指标(如新产品投资开发等)的平衡;财务评价指标(如利润等)和非财务评价指标(如员工忠诚度、客户满意程度等)的平衡;短期评价指标(如利润指标等)和长期评价指标(如员工培训成本、研发费用等)的平衡。所以,选项C不正确。
 

【例题4·多选题】甲公司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业绩考评。下列各种维度中,平衡计分卡需要考虑的有(   )。(2017年)

A.顾客维度

B.股东维度

C.债权人维度

D.学习与成长维度

【答案】AD

【解析】平衡计分卡包括的四个维度是: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


第二十一章 管理会计报告

一、三种责任中心业绩报告

责任中心类型

相应的业绩报告

成本中心业绩报告

成本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通常为该成本中心所有可控成本,即责任成本。

成本中心的业绩报告,通常是按成本中心可控成本的各明细项目列示其预算数、实际数和成本差异数三栏式表格。由于各成本中心是逐级设置的,所以其业绩报告也应自下而上,从最基层的成本中心逐级向上编制,直至最高层次的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业绩报告

利润中心考核指标通常为该利润中心的边际贡献,分部经理边际贡献和该利润中心部门边际贡献。

利润中心的业绩报告,分别列出其可控的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经理人员可控的可追溯固定成本、分部经理边际贡献、分部经理不可控但高层管理部门可控的可追溯固定成本、部门边际贡献的预算数和实际数;并通过实际与预算的对比,分别计算差异,据此进行差异的调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投资中心业绩报告

投资中心的主要考核指标是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补充的指标是现金回收率和剩余现金流量。投资中心不仅需要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而且还要对所占的全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营运资金)的经营效益承担责任。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除了成本、收入和利润外,还包括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等指标。

二、质量成本的分类

类别

含义

内容

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了防止产品达不到预定标准而发生的成本,是为了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质量事故所造成的的损失而发生费用。

1.质量工作费用

2.标准制定费用

3.教育培训费用

4.质量奖励费用

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预定标准而对产品进行检测所发生的的成本。

1.检测工作的费用

2.检测设备的折旧

3.检测人员的费用

内部失败成本

预防失败成本是指成品进入市场之前由于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成本。

废料、返工、修复、重新检测、停工整修或变更设计等。

鉴定成本和内部失败成本都是发生在产品未到达顾客之前的所有阶段。

外部失败成本

外部失败成本是指存在缺陷的产品进入市场之后发生低成本。

因产品存在缺陷而错失的销售机会,问题产品的退还、返修,处理顾客的不满和投诉发生的成本。

外部失败成本一般发生在产品被消费者接受以后的阶段。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质量成本中,不属于内部失败成本的有(   ) 。 (2017年)

A.产品返工费用

B.产品检测费用

C.产品质量认证费用

D.处理顾客不满和投诉发生的费用

【答案】BCD

【解析】内部失败成本是指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由于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成本,这份分成本包括:废料、返工、修复、重新检测、停工整顿或变更设计等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阅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