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要提高主观题成绩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基础知识,另一个是案例分析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案例分析能力呢?很多同学表示无从下手。今天BT学院法考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分析模型,你们按照这个模型去做案例,会倒逼你读案例,拆案例,从而潜移默化地使自己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案例分析模型

 

1步

找到问题

 

一个大的综合案例下面会有数个小问,每一个小问算作一个问题,从找的问题作为出发点。问自己,这个问题问我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中涉及到的主体有谁?等等。

 

2步

找到事实

 

根据上述的问题,定位好该问题的主体人物,根据主体人物回到案例中,找到该问题对应的事实是什么?也就是案例中哪句话或哪段话是针对该问题进行的讨论。把这几句话定位出来。

 

3步

找到争议

 

紧接上一步,已经找到关键的事实了,接下来我们要拆解这几句话。怎么拆?

 

①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法官;

②把案情涉及到的当事人定位成原被告;

③找到双方观点的主张,比如李某某说XXX,黄某某说XXX;

④对比他们针对什么问题有不同的说法,这个就是争议焦点,也就是你们答案的踩分点。

 

所以,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答偏题目或者答不到点子上,本质上就是没有找到争议焦点。如果找到了争议焦点,对于很多你不会做的题目,你也会通过分析拿到一部分的分数。这个是主观题案例分析的重中之重。

 

4步

得出结论

 

有了上一步的争议问题后,那么双方肯定有不同的主张,可能是法律适用理解的不同,也可能是证据主张的不同。此时题目一定是假如你是法官,要求你对该问题进行定性,而这个就是最终的答案。

 

怎么去定性呢?

如果是针对证据的问题,那么案例中给的所有案例事实就是证据所有,你只需要就给到的事实进行分析即可。

一般考试中,案例中事实多的一方,就是支持的一方(因为命题人给你的证据多)。考试中无法补充证据,命题人给的就是全部证据,这是应试的一个技巧。

 

如果是针对法律适用的问题,那么就是针对该争议去对接到相关的高频考点,将高频考点的构成要件等内容回答出来,这就是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