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BT学院CPA培训网课明星老师李彬:

        2020年还可以重启么?就像看电影一样,被阉割的厉害啊!只有1个月,2020年就结束了!今天咨询比较多,所以我就收集了一些问题,来解答一下你们的疑惑!

 

        问题1

 

        大龄专科生,还是怀有注会梦和精英梦不知道还有没有希望?本人是事务所,做的还不错!

 

        答案:大龄专科生?还可以有注会梦和精英梦么?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因为我有现实的案例!那就是2017年一次性过六科的张莉,她当时考的时候四十多了,女儿在高三,然后她在地产公司上班,经过2017年的努力,一次性过了六门,不仅给女儿做了表率,自己也跳槽到财税集团当总助了!

 

        也可以这样说,这个年龄和这个学历,注会虽然对你来说有些困难,但是绝对是可以克服的,无非就是业余时间全部用起来,而且注会过了,你的事务所工作会更上一层楼,会一定程度掩盖你的大专学历,然后精英梦的实现也会更近!

 

        如果你要问,注会梦如何实现,我的答案就是跟着我们走,因为我们真的是全程陪伴在学习,

 

        问题2

 

        一年备考六科的话,CPA六科不同阶段如何检测自身复习的程度?应该达到什么情况后可进入下一个阶段?

 

        答案:什么情况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我的做法是不断新课和不断复习,也不能完全追求100%懂,可能说懂了80%,还剩下20%确实不懂,那就先把题目的套路套出来,继续往前走,往前走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复习,经过轮番的复习,你前面的熟悉的知识会逐步的刻在大脑,不熟悉的也会逐步的熟悉!

 

        问题3

 

        如何激发自己考CPA的欲望,每年都报名,然而每年都是学个10--20%,就放弃了,希望彬哥指点迷津。

 

        答案:这就是内驱力的问题!Cpa每年的弃考率是70%以上,实际上你身边备考的人,极大的概率是最后无法过完六门,除非你有超强的自律性!那么这个自律来源于什么呢?我觉得是来源于你对未来清晰的规划

 

        就拿我来讲,我在2009年本科毕业之后,有过迷茫,但是在2011年的时候我就彻底想通了自己想干嘛,于是明确了自己的三年目标,我本身也不是那种超努力的人,但是目标明确之后,我就开始真正的安静学习,安静到连我父母都怕我变成神经病的情形了。

 

        所以如何激发?从我的角度来说,那就是引导你对未来清晰起来,一旦清晰,内驱力自然成形!这也是BT学院一直保持超恐怖的过关率的原因!2018年我们以不到1%的占比,实现了10%的一次性过六科人数,这就是内驱力的重要性!

 

        问题4

 

        彬哥,您好。我想问一下,如果我想一年备考多门,那么是建议同步进行,每天每科都学呢,还是建议学完一科再学一科呢

 

        答案:多科不可能同时进行,比如会计和税法,会计你都无法入门,如果你是零基础,然后还要同时入门税法,很显然你要崩掉,我的建议是一科一科的来,然后进行交叉!

 

        我的顺序是:会计  审计  税法  经济法  财管 战略

 

        一般是一科学到了80%,然后加入新的科目,边学新的科目边复习老科目

 

        比如会计学到了80%,然后加入税法,你在学习税法的前期,新课安排少一点,跟会计同步推进,慢慢的偏向税法,这个规划很重要,然后一科一科的插入即可!

 

        最后就留出一个半月进行总复习!

 

        问题5

 

        请问在五线城市考注会的意义?没有动力,结果越拖越不想考。

 

        每年考完试后,心里对自己说,再也不去考了;结果到报名时忍不住又报,到时复习不走心。总之,陷入恶性循环状态。

 

        答案: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和必要性!比如你在一线城市,所有人都很努力,你考证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多一份机会!

 

        那么你在五线城市有必要么?我觉得五线城市更有必要,因为在小城市,上进的人相对要上很多,那么你的努力就会显得更加突出,能够获得关注也就更多!说句最难听的话,你在五线城市考过了cpa,你就帮助人家备考其他各种证书,都可以做成一门线下的好生意!

 

        所以,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问题6

 

        备考途中,很容易被突发的状况和情绪影响,譬如今天发生的事情让我觉得太累,或者太难受,可能需要两三天去恢复,但是如果这几天停下学习的脚步,又会对自己做出各种负面评判,进而影响后面复习的进度和信心。问题:如何从行为和思想上很好的处理这种情形呢?

 

        答案: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内驱力不足的问题!前面说过这个情况,内驱力不足,你会找到各种借口不学习,谁不累呢?谁都累,但是内驱力足的人会想尽办法学。比如在班车上,在地铁上,在排队的时候都可以学

 

        所以要解决这个负面情绪的办法还是要找到内驱力!

 

        问题7

 

        我在尝试斌哥的框架法,对于会计,财管,总得感觉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最近能好点,审计对框架法很受用,对大题还是有种畏惧感,一看到大题,就发毛,指导一下,在就是,太多事,托着托着,感觉有时候很难坚持下去

 

        答案:这个问题其实是学渣的普遍性问题!

 

        很多人可能觉得学渣和学霸的区别是智商问题。其实不是的,学霸和学渣的问题是对自我认知的问题,同样一个问题,学霸和学渣其实学完做题都会错一大堆,学霸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因为错了才是知识,对的东西不一定是知识;但是学渣就会觉得学了就必然正确,这就是自我认知的差异!

 

        对于cpa这种考试,跟职称考试完全不一样,每道题目都比较综合,需要思考,在前期错误是必然的,所以享受错误,每一个错误都是自己忽视的知识,这就是你最需要的知识,记录到改错本上,逐步的消化,这才是对待错题的正确方法!

 

        问题8

 

        彬哥,我财会基础不好,但我能做到每天大于十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一年过六科有没有可能?能否帮我制定个学习计划?

 

        答案:时间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我见过一个多月在职擦肩而过三门的人,这人是我师姐,理科毕业;我见过4个月全国第二名过六科的人,这人是北大汇丰的人,也是我的朋友;当然我也见过7年一科都没过的人,而且再给7年,也有可能一科都不过!

   

        为何?

  

        首先,基本的时间咱们要保证,比如6科,你可能需要在职八个月甚至更多一点点,当然有很多案例不需要这么久,但是咱们把自己当成普通人,那就准备这么做

  

        其次,学习是需要效率的,是需要消化的,如果你整天看着手机或者说学在表面,不去做总结,不去做思考,这是真的很难过cpa的

  

        最后,cpa的考试有点恐怖,稍微不注意就感觉自己是学了马冬梅,考了孙红雷,很有挫败感,但是下来分析,发现还是基础知识的应用,所以这是对我们考试能力的要求,这一块很多人这辈子都不具备过,这些也需要逐步去训练

  

        所以,每天十个小时学习,时间完全够,就要看自己能否高效利用时间!

  

        至于学习计划,还是按照我前面的六科顺序,一科一科的来,一科学到了80%,然后加入新的科目。如果实在不会学习,建议跟着彬哥的课程走,我们是陪伴学习!

 

        问题9

 

        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并且能够解决遗忘的问题,遗忘我试过很多种方法,但效果都不是很好,我试着每天早晨复习前一天所学的内容,安排三十分钟,但一般三十分钟复习不完,接着又要接着继续看下去,这样一来二去,周而复始,前面就不想再看了,感觉内容太多,新的内容似懂非懂,前面复习的也不好,这样慢慢的就把最初学习的热情给消磨掉了,就不再想学了

 

        答案:很多人总说自己记忆好,当然我不可否认,记忆或许确实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就cpa这么多页数来讲,这些差异都是可以忽视的!

  

        记忆,无非就是跟遗忘作斗争,所谓的跟遗忘作斗争,其实就是重复!有一个曲线叫做“艾宾浩斯曲线”,主要就是告诉你哪个时点你该重新看一遍。我个人呢,很少看那个,我喜欢一直重复,重复多了,教材和讲义就薄了,比如我是怎么重复的呢。

  

        比如我今晚学习了一个知识:

        第一次重复是盖上书本前看一遍今晚所学

        第二次重复是躺在床上回忆一遍

        第三次重复是早上起来赶紧翻一遍或者读一遍

        第四次重复是白天没事的时候回忆和简单描一遍

        第五次重复是明天晚上上新课前再看一遍

 

        请问,这样的重复能否消化?但是你们以为这样就一劳永逸了吗?

不是的,你还可能随时忘记!

 

        后面就是经常翻一下,不过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很多知识已经成为了常识!

 

        这是今日的回答,你们觉得这个如何,觉得形式很好的话,可以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如果可以的话我每个月就给你们做一次这种解答!
       
 准备投身于2021年考试的小伙伴们,为了帮助大家明年复习的 更充分,更高效,BT学院重磅推出【2021年注册会计师六神班】,由BT学院名师领衔,带你2021年高效取证。

BT学院CPA考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