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考试作答时间有限,总是担心自己写不完?案例分析题还不知如何下手?BT学院今天分享法考培训汉堡老师的「案例分析题」解题4步法
①找出案情中涉及的知识点
↓↓↓
②分析并得出结论
↓↓↓
③按照一定体例将结论排列
↓↓↓
④用三段论说理答题
告诉你法考案例分析题考什么?案例分析题应该怎么答?三段论如何简写省时间?
案例分析题考什么?
要想知道主观题答题思路,首先我们要了解主观题考什么:
1
一、客观题知识点
假如给你一个案例,你能不能回答最基本的一些问题?
比如,某人是否成立不作为犯罪?
某人构成什么罪?
他们成立共同犯罪吗?
对某人到底是否应该数罪并罚?
像这些问题,首先你要能够得到一个结论,这是主观案例分析题答题的根本。而这部分内容,恰恰是我们在客观题中需要掌握而在主观题中需要巩固的!
2
二、从案情中提取出知识点
真题一般是没有“废话”的,因此,基本上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分析。而没涉及到的问题,一笔带过即可,或者不必回答。
比如,案情是这样:
“甲杀了乙”——那你只要简单的提取出知识点“故意杀人罪”即可。
比如,案情是这样:
“乙正在盗窃,于是甲杀了乙”——这时除了是知识点“故意杀人罪”,我们还应该提取出知识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
再比如,案情是这样:
“乙正在盗窃,于是甲用刀杀乙,杀到一半心生怜悯于是送乙去医院,路上乙因流血过多死亡”——在这个案例中,除了“故意杀人罪”“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知识点外,还会涉及“犯罪中止”这个知识点。即便最终可以确定甲不成立犯罪中止,但是你也必须把它写出来,告诉考官你是知道有这个知识点并且能够正确做答的!
3
三、知识点按一定体例排列
近年,很多时候刑法案例问的很笼统——试分析XX的刑事责任(涉及多处知识点)亦或者即便问的很有针对性“A是否成立XX罪”,要想完整作答,案情也涉及多处知识点。
那么你光能找出知识点,并给出答案。把他们毫无逻辑的堆砌在答题卡上,这样是要被扣分的。因此我们需要把你找到的知识点及答案,按照一定体例进行排列。
4
四、用三段论说理
有了知识点,有了答案,有了体例,还不算完。毕竟这不是填空题或者是选择题,这是主观题,是需要说明理由,给出必要分析的。
因此你在你的结论后面,还要给上你的理由。给理由最经典的就是按照三段论的格式去阐述理由。
案例分析题怎么答?
1
一、找出案情中涉及知识点
这个我们可以通过官方案例和真题来进行训练。就刑法来说,以下问题还是比较关键,也容易涉及:
(1)是否成立不作为犯罪?
(2)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是否存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事由?
(4)故意or过失?是否有认识错误?
(5)年龄、精神方面是否能阻却犯罪的认定?
(6)既遂、未遂、中止?
(7)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8)数罪还是一罪?
(9)存在什么法定情节?(避险过当?自首?)
(10)具体涉及什么罪名。(例如抢劫罪、盗窃罪、故意杀人罪)
2
二、分析并得出结论
这部分是客观题方面的基本功,尽量正确率高一些。好在主观题考察内容重者恒重,因此在主观题这里做出的判断准确率通常会高于客观题(也就是至少高于60%)。
如果这一步的判断,都只有50%正确率,那主观题得分率也不大会高于50%。这说明客观题知识掌握得不扎实,需要重新学习高频基础知识。
3
三、按照一定体例排列结论
通常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去分析:
(1)A和B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2)A是否构成x罪、y罪
(3)A构成x罪、y罪的既遂or未遂or中止
(4)对A应该定xy罪数罪并罚?还是择一重罪?
(5)A是否具有一些情节。(防卫过当、自首、累犯等)
其中要想判断(2),我们需要运用二阶层理论去判断。如果是比较简单的判断,直接给出结论即可。
如果涉及到不作为犯罪、介入因素(因果关系判断)、认识错误。则还需要进一步拆分一下。如下:
通常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去分析:
(1)A和B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2)A是否构成x罪、y罪
客观上:
①A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
②A的行为和某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③A是否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阻却事由。(如果有就可以认定不构成犯罪了,如果是过当也需要说一下,不成立正当防卫)
主观上:
①A是故意or过失(通常只有出现认识错误的时候,才值得单独分析一下)
②A是否有精神、年龄等方面的阻却事由(如果有就认定不构成犯罪了)
(3)A构成x罪、y罪的既遂or未遂or中止
(4)对A应该定xy罪数罪并罚?还是择一重罪?
(5)A是否具有一些情节。
例题:
A和B要一起杀害C,A进屋杀人,B帮忙望风,A在杀C的时候,一刀捅在了C的胳膊上,当时流了不少血,A一下心软了,于是强制猥亵了C,之后让C离开,后来C由于患有血友病,伤口无法愈合,C在离开的路上中因流血过多而死。
问:请分析A的刑事责任
可按照这个顺序去分析:
1.A与B成立共同犯罪。
2.A成立故意杀人罪与强制猥亵罪。
(1)A成立故意杀人罪,A的行为与C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A成立强制猥亵罪;
3.A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
4.对A应该以故意杀人罪与强制猥亵罪数罪并罚。
案情里显然不涉及不作为犯罪、正当防卫、认识错误等内容,所以就没必要评价。但是案情中涉及了犯罪中止这个知识点,那么即便我们知道A不成立犯罪中止,也要评价一下。
如果涉及评价多人,则原则上“按人头”,从“正犯”到“共犯”一个人一个人的去分析即可。
4
四、用三段论说理
只要做到以上的步骤,剩下的就是为每一个“小点”说明理由。而只要你能给出个理由,你就能写出三段论。
比如说,问你,苏格拉底会不会死。你说会,因为苏格拉底是人阿。其实能给出理由,就能写出三段论。
大前提:人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会死。
再比如说,问你,高圆圆美不美。你说美,因为高圆圆眼睛大。其实你能给出个理由,就能写出三段论。
大前提:眼睛大的,美。
小前提:高圆圆眼睛大。
结论:高圆圆美。
在刑法中,大前提通常是法条、定义、理论;小前提是案情。
举例(为一个结论说理):
1.A成立抢劫罪。
★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大前提)。
★A用刀逼着B,强行拿走B的财物的行为属于以暴力、胁迫的方法夺走财物的行为(小前提)。
因此A成立抢劫罪。
2.A构成不作为犯罪。
★负有作为义务,具有作为能力,却没有作为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大前提1)。
★若先前行为创设了刑法所不允许的危险,则会对行为人产生消除危险的义务(大前提2)。
★A之前不小心将B撞入水中,创设了刑法所不允许的危险(小前提2),故A有救B的义务(结论2)。
★A有消除危险的义务,能够履行义务没有履行义务(小前提1)。故A构成不作为犯罪(结论1)。
简写三段论方法
如果任何一个理由都用标准的三段论来说理,那将十分冗长。真在考试中可能时间会来不及。
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一下三段论论述怎么去简写。这样考试时间紧张或者在论述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简写三段论来节约时间。
我们先来看正常的三段论是怎么结构:
大前提:如果A则B
小前提:本案中情况是C,符合A
结论:本案的情况C,是B。
大家会发现,其中的ABC各出现了两次。而简写就是尽量让他们只出现一次。
可以直接这样写:
本案中情况是C,符合A,所以是B。这样逻辑上是完整的,还可以节约一半时间。
例1:
正常三段论:
A成立抢劫罪。
★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A用刀逼着B,强行拿走B的财物的行为属于以暴力、胁迫的方法夺走财物的行为。因此A成立抢劫罪(83字)。
简写三段论:
A成立抢劫罪。
★A用刀逼着B强行拿走B的财物是以暴力、胁迫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构成抢劫罪(48字)。
例2:
正常三段论:
A构成不作为犯罪。
★负有作为义务,具有作为能力,却没有作为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若先前行为创设了刑法所不允许的危险,则会对行为人产生消除危险的义务。
★A之前不小心将B撞入水中,创设了刑法所不允许的危险,故A有救B的义务。A有消除危险的义务,能够履行义务没有履行义务。故A构成不作为犯罪(140字)。
简写三段论:
A构成不作为犯罪。
★A之前不小心将B撞入水中,创设了刑法所不允许的危险,故A有救助B的义务。
★A有救助B的义务,能够救助B而没有救助B,构成不作为犯罪(75字)。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