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BT学院CPA考试培训六神班众多一次过5门的学员中的一员,不论你是已经经历过CPA 的考试,还是未来打算参与这个考试,我都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你少走弯路,帮你寻找到打开CPA考试的正确方式。

BT学院CPA考试培训班学员经验分享

 

       1.自我介绍

 

1)2016年我与BT的初次相识

 

       贝贝,女,23岁,学生,非985/211,毕业于某普通大学会计专业,如今是某211院校法硕(非法学)研一新生,开始大学生活的第一天就发誓要拿下CPA,在大三时开始着手搜集各大网校的资料,打印了一大堆资料,用尽洪荒之力逼自己听完了某网校的会计课程,课时100+小时,听完不禁沾沾自喜,我居然学完了,翻看做的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笔记,满满的成就感,然后开始做题,发现自己连题目都看不懂。这让我严重怀疑自己,于是向室友散布“CPA难考论”2016年的某天热情的室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叫做“CPAer”的公众号,认识了一个传说能串讲CPA六门课程的老师,在公众号上考察了几天之后,我撺掇另一个室友一起报了两年过关六神班(又名雏鹰班),要知道我是非常反对报班的,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报班不如自己学,所以这是我第一次为了一个考试报班,当时的心态就是我要看看这个号称“全国唯一一个讲六门注会”的老师是何方神圣。2017年的三月份,六神班正式开课,主讲人彬哥一开始就强调过关方法:“心态法”、“三遍法”、“改错本法”......

 

2)与BT相识后的短暂告别:我的考研之路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曾经为自己有点会计基础而听不进去彬哥上课的内容,彬哥一直强调忘掉你的基础,不把自己清空的话结果会很惨,做题的时候错得一塌糊涂,这才醒过来。课上到长期股权投资的时候,整个过程很是兴奋,这是我听过的网课中讲的最通透的一次,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佩服彬哥,确信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开始把彬哥说的话当作“圣旨”去执行。某一次课上,有同学问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应该选择考研还是考CPA,彬哥说如果你的本科学校不够出色的话还是选择考研,CPA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证书。综合考虑自己的情况我走上了考研之后,并在2018年三月份顺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在5月份回家之后,马不停蹄的备考CPA。

 

 

       2.我的备考周期及时间安排

 

       2018年5月3日至2018年10月14日,与BT学院一起全力备考的五个月。

 

       因为研究生9月份才开学,中间有4个月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以下是我的作息时间

注册会计师备考周期及时间安排

 

       因为是在家复习,所以要抵抗住的诱惑更多,一不小心就无法完成计划。多久不见的朋友会约你出去吃烧烤,初高中同学会相约去拜访恩师,父母时不时的邀你来个饭后散步......

 

       所幸很多诱惑我都抵抗住了,但是感觉自己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但一想到离目标由近了一步,也就释怀了很多。

 

       到了9月份,我背着六本21天突破注会系列的教材开始了研究生生活,这时候距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这一个月过的比假期的4个月还要辛苦,1个月不论上课还是听讲座书包里永远装着CPA教材,一有空就开始学习。晚上的睡觉时间也推迟到了凌晨1点。这一个月根本就无法有明确的计划,因为计划总是会被突然而来的安排给打乱,坚持了那么久第一次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简直无法想象离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时我做题还错得一塌糊涂,一直以来的信心被摧毁了。

 

       看到A班群里那些全职备考的学员,甚至是怀孕的妈妈都在每天都在坚持打卡学习,想一想我每天要面对的事情与他们相比简直九牛一毛,不论怎么样都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我抓住了国庆的7天假期,室友都回家了,我每天雷打不动的早上7点到晚上1点打开电脑做题,因为之前很少用电脑练习,每天完成一科,假期结束之后,题目做得差不多了。离考试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用一个星期来回归讲义、翻看错题本。

 

 

       3.备考心得

 

       认真贯彻彬哥过关法:“心态法”,“框架法”,“改错本法”,“三遍法”,“真题法”。这五个方法彬哥会在第一次上课系统介绍,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会不断的重复。

 

1)切记钻牛角尖,要不求甚解

 

       我们平时的学习习惯是,遇到一个陌生的名词就百度一番,不搞懂誓不罢休。注会需要考六门,每一门都会遇到陌生的名词,遇到陌生的词就当做一个符号,继续前行,当你用“三遍法”不断的消化讲义,遇到的次数多了,熟悉之后,你会发现真的没有必要在一个词上钻牛角尖,因为考注会不是做学术研究。

 

2)一定要多动笔

 

       我给自己准备了一包A4纸(500张),不论是回忆框架还是做真题,我都会在纸上写写画画。BT有独立的框架小册子,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模板,但是只有自己默写出来才是自己的东西,我在开始每一科的学习时,都会动手画一遍框架,然后和框架小册子对比自己有哪些地方疏忽了,久而久之框架自然在心中。动手做真题真的很重要,不论是哪一门都要独立的动手做真题,不断的把自己写出来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作比较,你才会知道自己到底消化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充。我的财管考了47分,认真反思之后,我发现问题就出在,独立动手做真题做得不够,一道题写了一半发现和参考答案八九不离十了,就开始做下一题,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

 

3)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A班的学员

 

       这一次分班真的是一个和成功的尝试。在距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冲刺阶段,彬哥在综合评价学员跟上进度情况以及模考成绩,选出了排名靠前的500名学员组成A班,对A班学员的要求很高,大家都很有希望一次过六门。我一直以为根据自己的情况我肯定会成为A班的一员,但是我迟迟没有等到进群邀请,原来我一直自我感觉太良好了。

 

       于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拼命的赶进度,终于收到了班主任发来的邀请。A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我每天起床的时候,我能看到有很多全职备考的学员在凌晨3、4点在群里打卡结束一天的学习,有人凌晨5点就已经打卡开始新一天的学习。天啦,这些人都是拿命在拼!我难以想象他们每天要面对多大的压力,跟他们相比我真的没有任何理由不过关,我有足足4个月完全由自我支配的时间。

 

       一直到成绩出来之前我都没有在群里说过一句话,但是当我静不下心来学习的时候,当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毫无意义的时候,我就会打开群,默默的看大家的打卡记录,然后继续学习。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班级,我不认识里面的任何一个人,但正是这些努力的学员、老师,陪我度过了一道有一道的难关。希望以后BT能继续坚持这种分班,如果你想成为BT学员的话,请努力的成为CPA考试培训A班的一员吧。

 

 

       4.各科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可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对于我这种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我的方法就是紧紧的抱住彬哥的大腿,踏踏实实的完成彬哥安排的计划。严格执行“心态法”“框架法”、“三遍法”、“改错本法”、“真题法”。运用这一套方法论,每科讲义至少能翻10遍,真题做5遍以上。在宏观上可以做到心中有框架,微观上心中有考点。

 

1)会计

 

       我是5月份正式开始备考的,因为进度落下了很多,所以我会从7:00-11:30,花四个半小时来学习会计。每听完一课,就把对应的讲义翻2遍,第二天早上先动手画一遍框架、整理知识点,然后打开讲义快速过一遍,最后独立完成讲义上每个知识点对应习题。

 

2)财管

 

       财管以计算量大著称,通过“三遍法”消化,运用“框架法”不断的把书读薄,财管的答题一定要独立思考,多动笔,功夫下得不够的话结果就是挂掉。我当时考财管的状态就是看着每一道题都能拿分,但是每一道都会碰到砍,导致如果完整的写完一道题的话时间远远不够,考试过程无法平静,考完之后整个人满头大汗,交卷之后我觉得我的财管肯定挂掉了,果不其然。

 

3)审计

 

       审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有一堆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这个时候就要不求甚解,听完课之后,立即消化3-4遍,回忆框架。我觉得审计只要开始学了就一天不能断,为了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如果当天没有安排审计的单独学习时间,那么当天起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大声的读审计框架,读半个小时再开始吃早餐。虽然审计的题目的答案都是文字性的,但是一定要动笔,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作对比,不断的向标准答案靠近。在改错本上记录下错误的地方,改错本也需要不断的消化掉。

 

4)税法

 

       税法的知识点很零碎,这个时候就更加要形成框架,把主要的考点脉络抓住。税法刚开始学的很差,周测好几次都没有及格。BT学院的APP题库里有专门的各科大题汇总,于是我就天天作里面的题目,通过做题的方式来消化考点,这个过程你会发现,税法的知识点虽然零散,但是真题的考点都是很固定的。这样来过三遍之后,税法基本上不是一个难题了。

 

5)经济法

 

       经济法的内容,有很强的体系性,形成框架很重要。经济法的内容多,看书要抓住考点,不要总想掌握所有的内容,只需要看21天突破注会教材中重点标注的地方即可。经济法的大题,亲自动手写过几遍之后,你会发现经济法大题的考点每年的重复率很高。

 

6)战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考战略就是考框架。我在做战略大题的时候,首先看题目是什么,然后把相应知识点的框架写上,把所有的大题都这样写完之后,直接在案例中找涉及的语句,复制、粘贴在对应的框架上。做完题之后我甚至不知道题目给的案例描述的内容是什么。

 

       5.寄语

 

       彬哥经常念叨: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平凡的我真的很需要一次认真付出后的成功来充实信心,告诉自己我其实也挺不错的,然后精神饱满的去追求下一次成长......

 

       感谢BT学院!感恩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