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自学一次性通过cpa考试专业6门的考生(459分、全国第二),考前连借贷都分不清的人来详细回复一下网友们特别关心的的这两个问题

2012年 cpa考试全国第二 一次过6门

一、考注会要不要听网课?

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像我考试时是自学(不过当时还没摸索出最合适的方法,因此还是用了10个月之久),后来我开始带学生,适合我的风格的人更快通过,但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不适合,难以接受。

于是在下要不要听网课”的结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培训机构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个人看法,如果不赞同,可以反驳:

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培训机构基本都是忽悠,神乎其神的包装自我和产品,来迎合某些群体的利益。

2、大部分培训机构的课程视频一两百个每门,内容冗余繁多,不针对考试本身,更像是学术研究。

3、视频模式缺乏互动,枯燥乏味,容易让人放弃。特别是步入工作的在职人员,根本坚持不下来。

4、没有实时答疑和互动,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没有学习氛围,效率低。

以上的问题存在很多年了,也因为没有其他新的更好的模式出现,所以大家默认,这样的视频模式是好的。另外,也因为确实有人通过培训机构的网课通过考试,有功有过。

那到底要不要听网课呢?个人建议如下:

根据我本身的学习经验,以及教学实况来客观总结一下网课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能否考过还是取决于自己。如果只是自学、没有老师实体教学的情况下,建议还是听网课。

cpa考试培训机构

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1. 初次备考的考生缺乏经验,对考试规律、考试重点都不熟悉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好老师能够高屋建瓴把重点、考点都帮你拎出来,绝对是事半功倍的,还可以讲解疑点难点,甚至是常见出题陷阱和做题技巧等。听完老师的课再回去看教材,做到有轻有重有侧重,心中有数。
  2. 听课作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方式经久不衰,这是自有它一番道理的。注会cpa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门语言,财务的语言。学语言我们都知道听说读写四管齐下才最有效,使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利用大脑的不同区域,边听边看边记更有利于加深印象,还能当作高强度学习期间的调剂,因为一直连续重复使用大脑同一个区域很容易使其产生疲劳的甚至抵触。
  3. 使用网课可以很好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上学上班途中累积起来也很可观。这里更建议听经济法、企业战略管理等偏背诵的科目,像财务成本管理这种多公式的科目如果光靠耳朵容易云里雾里。

当然,选择之前,自己多去了解和试听,不要盲目轻信网络各种信息踏实安静学习一段时间,多方思考对比和总结后再做决定。

二、各科复习方法有何侧重?

总体来说,从宏观走向微观,再从微观走向宏观搭稳框架,理顺脉络。

框架法去学习,理解+记忆+做题三者有效结合,理解有助于记忆,背诵能够促进理解,而做题又能够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

cpa各科复习有何侧重点?怎么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1、会计是基础课,学习得越扎实,理解得就越深,打下的基础越好,对后面科目的学习越有裨益。

cpa会计学习侧重点建议

2、审计最抽象,常常看过书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做过题不知道出题人在考什么,更夸张的估分差距大,常常考生考完自我感觉能上80,成绩出来才50。

cpa审计学习侧重点建议

3、财务成本管理主观题计算量大,客观题出题范围广(因为机考会出两份试卷),做不完试卷是家常便饭。

cpa财管学习侧重点建议

4、税法知识点最散、杂,且不好理解(政策制定的背后是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复杂的原因,理解不了实属正常),因此考试方向特别细。

cpa税法学习侧重点建议

5、经济法,不同于税法,税法的双方主体比较明确,主要是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所以税法的作用指导公司报税,而不是为了解决矛盾(用于解决问题的征管法的篇幅很小)。而经济法完全不同,它的双方主体包含得要多得多,经济行为也更加多样,它主要就是指导在市场经济中的个体有啥权利、有啥不能干、万一侵权了怎么保护自己等等,总而言之,主要就是为了避免纠纷、解决矛盾。

cpa经济法学习侧重点建议

6、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从财务成本管理分离出来独立成科,使得cpa从五门变成了六门,所以这两门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废话,每门科目之间都有关系),不过同样是可行性分析,财管注重通过计算,战略注重通过文字推理。

cpa战略学习侧重点建议

由于我毫无基础地在学习,所以我的经验更加适合零基础cpa考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他考生有好的建议,也欢迎留言讨论,为cpa早日顺利通关助力!

 

学习更多财务内容,认识更多cpa考霸记得关注我们,让大牛带你轻松过考试~

相关阅读:
CPA 考试难在哪里?99%的考生都遭遇过这些陷阱

3个月如何高效复习CPA会计和税法?做到这点,3年过CPA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