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一次性过五门的经验,其实在BT学院中有很多比我厉害的大神,整个备考过程中我也从来不属于最优秀的那一批,这次通过五门大部分也是低分飘过,感谢判卷老师的手下留分吧。
1自我介绍
今年已经是我考注会的第六个年头了,之前五年仅仅过了会计和经济法,后者还在今年过期了,本人双非本科毕业,在内资中等所做了五年审计,以前都是在项目空余看书,但是项目时忙时闲,看书也是断断续续,甚至之前连书都看不完,更别提刷题了,所以18年为了备考决定辞职,当然这里还是不建议大家冲动全职备考,后面也会提到其中的各种艰辛,能克服一下困难还是在职最有效,毕竟一个证书并不能给你带来想象中的那么多,而且考试也充满了各种未知数。由于在事务所工作,所以对审计、税法、经济法以及财管好多都有接触,许多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跟工作相互印证,印象会更深一些吧,所以对自己备考也算有所助益。
认识BT学院 是在2016年,那时候听了他们战略的冲刺,感觉内容很精练,框架法也很清晰,看着直播里面同学迅速的反映出相应的知识点很是羡慕,战略我一直觉得是个听课很爽,做题很伤的科目,但是彬哥的框架法让我耳目一新,那时候看了价钱感觉好贵所以放弃了(以前都是双网校免费版囧),在2017年买了BT学院CPA培训网课会计和战略教材,自己自学外加报了冲刺、真题班,最终过了会计,这样一方面发现了自己考试的不足,时间管理太差,不能够很快的集中精神,另一方面也给了自己全职备考的信心,只要付出就能够通过。所以在2018年果断买了六神班五科的课程,开始着手准备复习。
2备考心得
学习方法其实有很多,重要的还是要坚持执行,彬哥的三遍法、框架法和错题本法其实已经足以应对这六门考试,但是最终能坚持做到的也许只有过了的那些人。作为成年人,大家大道理都明白,欠缺的其实是知行合一,我其实在错题本上做的也不够好,所以五门大都分数比较低吧,这里我只说自己感触最大的亮点。
由于CPA的备考过程较长,科目较多,所以整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学习的连续性,不停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由于在事务所年底到年初是最忙的,辞职还涉及到手中项目的交接,因而一直到七月份才办完各种手续,开始全力备考。平时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在6-8小时,偶尔短的时候可能仅有4个小时,状态好的时候可以达到每天10小时左右。我一直很佩服那些能达到12个小时学习时间的大神,不过比起简单的累加学习时间,我更加注重学习效率,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快更好地学习,为此每周都坚持三个小时左右时间的锻炼,在备考过程中也并没有与世隔绝,偶尔也会跟朋友聚会,同学来青岛玩也会陪同,喜欢的电影上映了也会去看,期间还学会了游泳,考了门九月的ACCA,十一的时候舍友结婚还去淄博了两天。当然这不意味着你可以疯玩了,我一直觉得劳逸结合才是对我来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并且运动和娱乐也跟我后面提到的调整心态有关,这些花在运动娱乐上的时间的最终目的都是能够使我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学习。
1、学习的连续性
保证学习的连续性,一来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扎实,二来有助于调整心态提高效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除了让你白白浪费时间,还会使自己陷入已经学完多少的自我感觉良好中,这种假象一旦考试或者做题便会将问题暴露无遗,看题目好像都会却分辨不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看着都没问题。
学习氛围是保证自己学习动力,克服自身惰性的外部条件。以前准备CPA考试的过程中,大部分请假回家的时间都被浪费了,由于本人自律性没有那么强,总会学一会儿就想玩手机,发发呆或者吃点东西,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自己的书却没翻几页,而翻过的几页也早忘了讲了什么东西,这样既影响学习的效果,也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吸取以前的教训,考虑到自己的自律性较差,专注力也在下降,为了保证学习的状态,我特意在大学旁边租了一个单间,每天去大学的自习室看书,周围都安心学习看书,自己偶尔想偷懒也会放弃,这样避免在家里的“三分热度”以及打破自己的惰性。
我属于慢热型选手,因而我看书总需一段时间才能沉进去,而长期看书又会犯困头晕,所以我一般都是看书加做题,或者看书加朗读,这样能使自己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并且保持头脑清醒。
不断地制定自己的计划也是保持自己学习连续性的利器。计划一般分为月度、每周和每日。月初我会大体估计自己的进度,然后制定一个大概的月度计划,比如这个月看完哪几门,大概用多久,或者补完什么课程,刷完什么题目。这个主要让自己对整个备考进度有个把握不至于太慢导致考前时间太紧张,一般保持跟着BT学院的进度就没问题。
周计划是每周的任务,一开始主要就是听课,后期自己复习的阶段比较重要,因为我习惯一门门的攻克,所以经常把一周分成两段,分给不同的科目。每天因为有打卡小程序的帮助,所以我一般都是睡前回顾当天的学习情况并考虑一下明天的任务,顺便完成打卡,而且这里还能看到各种大神的每日成果,是非常受鼓舞的地方。制定计划是自我进度检验和学习成果检验的有效方式,防止自己沉溺于“刻苦努力”的假象,自我感动,是否完成了计划,自己每天看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题,而且跟其他同学进行对比,自己是否真努力就一目了然了。
2、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由于我是辞职备考,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而且本来的工作虽然比较忙碌,但是同事、以及待遇都算宜人,当我决定全职备考的时候,周围大部分的人都是劝我谨慎,其实就是并不看好,我自己心底也是同样没底,毕竟五年就过了两门,说一年就把剩下的五门都考出来,自己都不相信,最后其实也是抱着一种赌气的心态,凭什么自己就考不出来,而且之前总是有一种即使没考出证来,但是工作并不受太大影响,工资在同龄人里也算中等偏上,日子还能过得去的想法,所以也是抱着可过可不过的心态来准备,所以这次一定要把自己的这种后路切断,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从7月份全心准备开始,由于没有了收入,第一个冲击便是对生活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恐慌,“如果考不出来该怎么办”,虽然这个问题在辞职前问了自己无数遍,但是当我真的迈出那一步时,这种不安感是前所未有的,每当晚上回到家里就会陷入这种循环,导致白天的学习效率也比较差。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自己焦虑,便开始疯狂补课,听课时习惯地调整1.5倍速播放,使自己没精力去胡思乱想。有时间时通过经常跟朋友沟通,对后期的情况作出最差的估计,那么这半年可能什么都考不出来,就当给自己放了半年假,而且这个备考过程也算给自己了一个交代,后面也就不会过度执着于这个证了。后面在开始看到自己学习成果的时候,这种恐慌感也就逐渐消失了。
备考过程中全程在拉锯战的,就是自己因拖延症导致的懈怠、焦虑了,在坚持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时,心态上由一开始的不安,变为了感觉自己进度还可以,每天都会为自己晚些去学校找理由和借口,甚至躺在床上睡个午觉都能睡到三点多,游戏、小说和电视剧有了平时数倍的吸引力,一方面知道自己还有一堆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一方面又想休息一下还是没问题的,反正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期则是感觉需要练习的好多,战略框架不熟,大题没有思路,税法个税问题比较多,财管公式还没记熟,直到考前还在看之前的错题,觉得要是再有一周就好了,这样是不是会挂掉啊之类的。但是就像彬哥说的,从小到大就没有什么考试是你完全准备好了才参加的,一定不要被自己的心态打败,回想之前备考,最后的几天完全是焦虑过来的,看着战略,想着会计长投好像还不确定,最后宝贵的几天全都浪费了,不如安心一步步按计划来,即使完不成也勇敢的上考场,因为你周围的人可能比你还要蒙,大部分人都是被自己的浮躁打败的。
3各科学习方法
1、审计
审计个人感觉是个枯燥又没太多原理的科目,大部分都是常识,所以很多人可能裸考分数也能到四五十分,所以以前学完的感觉就是不知道学了啥,然后就是各种怪异的名词让自己记忆困难。彬哥在上课的时候一直强调框架,这个框架的搭建使你对整个审计课本的内容能够有个宏观的把握。但是审计考点确是落到细处,这个就需要你回归讲义,熟悉讲义的语言,这个过程需要你反复的熟悉,因为同样一句话,审计可能用很别扭的语句表达出来,让你第一感觉就觉得是错的,还有就是跟常识不大一样的地方,往往是考题容易出现的点。通过真题回归讲义,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让你加深自己的记忆,不需要强求自己记住所有的点,把近五年的真题刷完,你基本就知道自己的盲点和弱点在哪里,有针对的攻坚对成绩的突破更加有效。
2、经济法
法律给人的感觉就是杂乱,感觉各种时间,各种规定,又涉及好多情况,看完讲义也记不住,好不容易记住了,结果一做题,发现不是记混了,就是记错了。经济法我的方法是依托框架,自己梳理知识点。我在听完课自己复习讲义时,一边是讲义,一边是发的经济法框架小册子,还有就是草稿纸。先快速过一遍BT学院给的框架,大概了解这章的内容及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回归讲义,梳理过程中自己在草稿纸上画框架及抄写重要的知识点,完成一章的梳理后,再把讲义相应的习题做一遍,针对错题再次回归讲义,并把这些自己易错点标注出来,这样梳理一遍其实相当于看了三遍,而且自己梳理的框架和易错点对自己是最有针对性的,后期复习依靠这些框架和易错点能够提高自己复习的效率和效果。
3、税法
今年是第一年学税法,感觉税法的套路还是比较固定的,用彬哥的话说“越理科越文科”,税法在复习讲义的基础上,必须辅助以大量的习题训练,税法和财管是我做题量最大的两门。我一开始由于觉得讲义学的不扎实,一直想复习完讲义再参加周测,其实是恐惧做题,是一种逃避心理,因为看讲义听网课是个无脑输入的过程,但是做题是个知识输出的过程,简单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哪个更累人。只有在做题中,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如何去考税收优惠,如何去考各种税率的变化,如何考税务申报问题,这些也能让你知道复习讲义时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易错点。
4、财管
因为本科专业和二专业都有学财管,而且当时学的就不错,虽然四五年没有接触了。这一门确是我一开始最有信心过得科目。但是财管一度成为我周测分数最低的科目,因为读完题目不知道考的什么知识点,好不容易知道是考的那里结果公式忘了。三刷讲义之后发现只有在刚刚刷完讲义的那一周做题有效,之后还是忘记。后来发现单纯复习讲义再做题训练效率太低,所以后期基本是靠不停刷题来代替简单地复习讲义,在刷题的过程中针对错题,回归讲义,整理自己记忆的薄弱点,容易遗忘的公式,通过整理错题本,每到错题后面都会附上相应讲义的知识点,把BT学院整理的历年大题刷了两遍之后,自己的做题速度及正确率都有了显著地提高。
5、战略
之所以把战略放到最后,是因为其实这门过得比较悬,考完之后本以为肯定要挂掉了。彬哥的框架法的魅力在战略这里展现无遗,以前战略复习过程很欢快,内容也很简单,但是最后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做题更加崩溃,看了答案都不明白为什么是对的。通过框架法,首先帮你搭建一个战略的整体内容后,在各个枝杈处再添加树叶,丰富考点,使你在做题中能够快速的反应考的是什么,这样就不会落到出题人的陷阱中。大题也按照选择题来准备,罗列考点,列出备选项,剩下的就是在题干中复制粘贴了。
4祝福
最后总结一下,整体备考时间大概用了三个半月的时间,由于是全职备考所以还算比较充裕,有些担心自己时间的同学大可以放手一搏,只要想做时间一定是够用的。坚持连续的备考复习很重要,学习不是简单地几个时间段拼凑起来就能形成总体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按照自己的节奏,收起自己的抱怨和焦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办到,然后就坚持一个字“做”,那么明年你一定也能跟后来人分享自己的过关经验。做好时间计划,合理的分配各科时间,一定要做题,做题,做题!重要的事说三遍,看懂了记住了并不等于你能拿分,通过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祝愿明年BT学院能够取得更好地成绩,各位学员也都拿到自己满意的分数,加油!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