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年过CPA五科的Kiky,当我把成绩单PO上朋友圈时,朋友都高呼大神,但其实“大神”对我的意义不是“我有多聪明”,而是“我有多坚持”。
1、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 备考经历
我是211大学双学士学位毕业,被大型央企录用。因为大学的主专业是会计,考过注会便成了我的梦想之一。毕业那年报了会计和税法,考前两个月参加了单位新工入职培训,便无暇顾及复习,毫无意外地全军覆没(考试时我连题目都没太读懂)。
到了2017年初,工作3年的我也一直都是小兵的角色,虽然2016年一次通过了中级会计师考试,但似乎也并没有提升我的核心竞争力。于是,我又重新打开注会的教材。2017年报名了会计、财管和战略。我来告诉大家我是怎么备考的:7月开始准备(打算一个月准备一科),每天晚上就抱着某A的题册,狂刷题。做错的题没时间再做一遍,一直在刷新的题目。8月份出去旅游5天,国庆出国旅游7天。考试时还很自信,觉得2017年会计简单,就算财管挂了,也有两科过关。结果,分数打了我自己一巴掌,全军覆没。
接触BT学院是在2017年9月,有一天在微信搜索“注会”,就看到了“李彬教你考注会”的公众号,上面介绍彬哥一个人带出7个一次过CPA六门的考生。当时也不知道李彬是谁,也没想过报班,感觉是骗钱的教育机构。当2017年注会成绩出了以后,对我打击相当大,同时看到身边朋友都过一科或两科的,更是戳心的痛。然后看到彬哥的公众号公布喜讯,一年过6门CPA的24个,过5门的40个。我开始好奇彬哥怎么可以一次带出那么多过6门,5门的学员,便开始了解彬哥的课程 — 全程直播课,全程陪伴式的学习,简明扼要的讲课风格。痛定思痛,对我来说,花费的报名费和教材费都不是损失,时间才是我最大的损失。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毕竟年纪不小了,后期还要面临结婚生小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BT学院的六神班,开始了7个月的学习之旅。
2、由心态崩盘到越战越勇 – 备考心态转变
在BT学院开课前,我已经把可能影响我学习的一切都杜绝了。我告诉我男朋友婚期推后一年,我要考注会;我把微信朋友圈关闭了,微博卸载了,我要考注会;我每天制定很详细的学习计划,也逼着自己遵照执行。但变化总比计划快,由于我岗位变动,经常要晚上培训开会。这样,我就会错过彬哥的直播课,一错过直播,我就要花时间补课,这就意味着我没时间消化(因为我不熬夜,熬夜导致第二天状态不好)。于是,我想方设法跟领导请假或者戴着蓝牙耳机边听课边开会。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的事情(特别是忙碌的周一到周三),无法按时上彬哥的直播课,无法执行三遍法。
计划完不成,我就会很烦躁,想辞职,全职备考注会。但想一想,我有什么资格辞职,连注会都没有考过。后来,我也发现计划需要随时调整,总会有时间可以见缝插针地学习;边工作边备考注会,要的不是鱼和熊掌只取其一,而是协调。当然,当你开始备考注会,你逼着自己马不停歇地看书消化做题,总会有疲惫的时候,如果再强逼学习就成了效率低下,这个时候去运动一下或溜达一下也是好的。
正常情况下,我是17:30下班,回家吃完饭休息一下;19:30可以开始学习,20:00开始听彬哥讲课;下课后,再花一个多小时消化。(我是坚决不熬夜,最晚到23:30)刚开始只学一科,觉得时间很充裕,当第二科、第三科、第四科相继开课,我就发现无法每天同时看三科甚至五科。
早起也试过,最终结果是晚上听课听到睡着,因为太困了。后来,我就调整学习时间,利用上班零碎时间刷题和做改错本,整块的时间就用来消化难点,就这样和时间斗智斗勇了几个月。
8月份的时候,刚好有升职的机会,接下升职的工作将意味着8,9月每周只休息一天,上班时候无比忙,忙到没时间刷题和做改错本。放弃注会和升职其中一样,我都是不允许的。咬咬牙,接下升职的工作,注会照样备考。时间不够,我也只能早起看书(读审计,读经济法),困了就喝咖啡顶上。BT学院每次周测,我都没有放弃;彬哥的直播,我也没有错过。所以你看,有时候不是因为忙到没时间学习,而是你自己不够坚持。
庆幸有一位好男友,家务做饭全包,我不用浪费时间在家庭事务上;庆幸有一位好领导,周一到周六我可以准时下班,考前两周还放我大假;庆幸遇到彬哥,陪伴我的奋斗年华。细细想来,备考的7个月里,身边并未发生什么大事,比如父母生病住院,比如自己遭遇车祸等等,都是一些琐碎的平常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阻碍你备考注会的不正是这些琐碎的平常事吗?我相信每个人对于备考的阻碍都会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而能找到解决方法的核心重点是“你是否有一定要考过注会的决心?!”
3、备考方法篇
在遇到彬哥之前,我的考证之路是考前狂刷模拟题、预测题,从来不碰真题(因为觉得考过的题就不会再考,看了也浪费时间)。遇到彬哥后,被他说服,开始学习框架法、三遍法、真题法、改错本法。其实资料、题库不在多,而在精,把一道真题做三遍的效果远胜过狂刷3道模拟题。前者是在细细品、细细消化,后者是在猴子搬包谷,搬一包丢一包。
会计
这一科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每年考试都要重新学习,一是因为每年教材都有变化,二是自己以前确实没GET重点,框架也不明晰。对于会计小白来说,可以看彬哥的小彬创业记,很多会计问题都通俗易懂;但对于我来说,要的不是入门,是“拨乱反正”(因为之前有基础,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推翻以前错误的认识)。2018年会计教材变化很大,比如金融资产连科目名称都不一样,这个时候需要对比学习,把脑海里陈旧的知识清理出来,强化学习新知识。对于最难的长期股权和合并报表,可以说彬哥的框架是最清晰的,讲课也最简明扼要,三遍法消化下来,基本没问题(以前自己学的是懂一点不懂一点,所以以前考试觉得题目很熟悉,但却无从下笔)。
再强调动笔很重要,虽然你脑海里想得到分录,但真正来写分录,就发现细节很模糊,而让你在注会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就是这些很细小的点。认真审题也很重要,注会题目有时候短小精悍,一句话涵盖很多信息,有时候又无比冗长,真正有用的信息可能就是一句话。总之,三遍+真题+动笔+好心态是无比重要的法宝。
财管
彬哥说这是六科中最简单的一科,确实也是这样:每年教材基本不变,知识点固定。挂科的人大概就是动笔不够;说很多公式要记的,其实是动笔不够;考场上说时间不够的,也是动笔不够。动笔不是抄课本,要思考,要延伸。考前做过很多彬哥改编的真题,有时候考试只剩20分钟时还有两道大题没做,但因为不是正式考试,没有那么紧张,到最后也可以在20分钟内做完。所以记住,在财管考试中,1分钟可以在键盘上敲很多数字进去。正式考试时,还剩最后30分钟时,确实也很紧张,但我一直提醒自己一分钟也可以写很多数字,便一题一题破解,最后提前10分钟写完所有试题,71分通过财管。对于财管,考前多动笔,考时保持镇定很重要。
税法
真如其名“碎法”,考得太零碎,也容易让人碎一地心。这个时候归纳总结很重要,我是分类来总结,比如所有税种的税收优惠总结一次,缴税时间总结一次,缴税依据总结一次等等,目的是熟悉各类税种。因为太零碎,我听彬哥的,放弃了国际税的学习,只攻其它税种。税法是当天的最后一科考试,我在考完第二科后就找个安静的地方开始看自己归纳的重难点(我是在考前两周开始整理每一科考前要看的重难点,这些重难点可以是自己容易混淆的点,也可以是整本书的框架),考前提前进入状态很重要,考试时候会发现思路清晰,文思泉涌。
经济法
对于这一科,我在彬哥都结课了,还是很萌逼的状态。做大题,不知道法律依据;每看到一条法律依据,还要去翻半天讲义,才翻得到依据的来源处。当时我就想,按彬哥所说的“把讲义翻烂”来执行。自己画框架图,然后与彬哥的框架图对照学习。我原本以为我还需要花时间背经济法,但我翻讲义翻得多、法律依据写得多,自然就记住了。经济法是第一天的第三科考试,因为前两科(审计,财管)比较烧脑,加之经济法考试时间是17:30-19:30,我考试时候又饿,头又昏。不过还好,最后低分飘过。第二天考试,我赶紧带了咖啡,火腿肠,当然你也可以带士力架。
战略
战略花的时间最少,但也不是最容易过关的一门。做题时,我感觉正确的选项最后都会是错误的。那要怎么办,那要按战略的思路来理解战略的题目,不能凭空想象,每一个答案都是有理论依据的。因为战略是在中午时段考试,所以我在考前两个月就开始调整生物钟,中午不午休,为了保持中午时段的头脑清晰。
4、至将要考注会的你-能跑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走
你要问我考过注会就真的可以升职加薪还是跳槽飞黄腾达?
答案是:不知道。
我只知道任何长远的规划都应该趁早开始行动。职业生涯的前十年更多是靠专业经验等硬实力,而不是人脉经验等软实力,但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里,这个比例会发生变化。有了非考注会不可的决心,再沉寂下来,安心备考,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推荐阅读:
注册会计师租赁和债务重组难点讲解,争取抓住这些分!
CPA一次过六科有多难?BT学院学酥在职,一次过五科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