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BT学院法考培训班老师的正确指引下,我这个50岁的在职、非法本、零基础学生一战通过全国法律考试(客观题试卷一102、试卷二104,主观题115)。回首近一年法考路,其中的苦与乐,用老师的话讲,“一言难尽”,但收获满满,“今天的收获配得上曾经的付出”。现将备考经历和感悟记下,谈不上经验,因为也许我侥幸成为“过儿”,也许司法部“看我老赏我一个”,但以期给正在备考的朋友一些激励和信心。


       一、追求正义、崇尚法律,激发内动力

       BT学院老师讲,正义犹如一个理想的圆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青年时曾有过做律师的梦想,但由于高考成绩所限,读了师范政治教育专业(大专),当时大专生不开外语课,毕业工作后想考法硕,但为节省时间学英语,考了政治学专业研究生(专业课准备省事),1999年获政治学专业法学硕士学位,从此进入体制内至今。但对正义的追求从没有减少我对法律的热度,可能受女儿影响(也许女儿受我影响,现在上海一C9大学就读法律),我内心的法律梦重被唤醒,决定参加法考。年已半百,又捧起曾经放弃或者说未敢碰触的法律书,顿觉有一种学习冲动,感到每一个知识点都非常有意思,都有活生生的案例,也应验了老师常说的那句话“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对正义的追求与秉持便是我学习法律、挑战法考的内在支撑。我想对每个参加法考的朋友讲,如果你内心对法律没有足够的尊崇和敬畏,而是作为一种工具,最好不要选择这条路,否则你很难体会到学习的愉悦。


       二、遵循规律,阶段推进,练好基本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法考内容繁杂,知识点多,一口吃不成胖子,对零基础来讲,绝不能急于求成。

       第一步,掌握基本知识

       先从民刑导学开始,建议不要预习,直接听视频,每听完一节或一章再看书。如果心理素质不好,最好不要做题,因为你对相关知识只是掌握皮毛,必将倍受打击。我想这阶段的目的,着重是对基本概念、基本法律关系、基本框架的掌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比如,学刑法时,讲认识错误,我只记得打击错误就是对面甲乙两个人,开枪打甲时却打偏了把乙打死了;对象错误就是对面站一个人甲,把甲当成乙打死了。达到这个程度就行了,至于如何区分着手时还是着手后,等到理论卷学习结合做题时再掌握。对于其他部门法的学习,我也建议听完一遍之后再做题,因为任何一门法都有自己的体系,题目综合性很强,边听边做题会耽误时间。

       第二步,建立基本体系

       简单讲,我理解,法律就是关于权利(力)和义务的游戏规则。对于刑法主要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侵犯什么法益,应受什么处罚,对于其他部门法更是围绕权利义务来构建,法律主体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救济,以及公权力如何行使等。有了这样的基本概念,考试时即使想不起来具体规定,也能以基本理论写上几句。比如,今年主观题,我复习时错误地放弃商经,以为商经与行诉是二选一,结果一看试卷民法题就懵了,最后4小问全放弃,我把其他题目做完用最后15分钟做了那4小问,每题凭着自己掌握的基本理论蒙吧!记得这几问主要讲债权人如何行使权利的,其中一题是,记载“不得转让”字样汇票质押合同是否有效,我也不知道是或否,就直接写上“由于汇票记载‘不得转让’,故质押权人不能到银行兑现,无法实现票据权利,但质押人应承担相应责任。”还有一题是债权人诉讼在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申请后如何处理,我想债务人都要破产了,法院再审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于是写上“应中止诉讼”。从考试结果看,这几题应该得分了。

       第三步,掌握基本争点。刑法主观题要求用不同观点作答,主要掌握罗翔老师给的“12个补丁”就够了。其他部门法,也大不必紧张,因为不少争点都整到最高法院,作为考生能够自圆其说就“OK”了。这些理论争点有的可以通过做题目熟悉,而许多民商新问题,我们大多数学员尤其非法本的,认知水平不可能达到。所以不要太计较,时间有限,效率第一,还是那句话,“低分飘过也精彩”。

 
       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实现新突破

        一要合理计划。每个人可以按照厚大教学阶段,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每天或每周应完成多少听课看书任务,这样一点一点往前推进。安排计划时应适当宽松一些,防止突发情况,留出机动时间,确保阶段任务完成。我是去年12月份进入民刑导学,春节前完成,当时感到大头着地,心理较为踏实。之后,完全按照厚大的节奏学的。

       二是要利用好零碎时间。上班路上、出差途中、会议间隙,有的可以用来做厚大“爱题库”,有的可以用来听音频。我通常把做的错题截屏,利用零星时间反复看,强化记忆,进行知识点“扫盲”。

       三要注重平时培养政治理论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基本,应对客观题只要熟悉内容有印象即可。应对主客题,要背记其中的理论阐述部分,特别是涉及关系的部分,如核心要义三句话之间、法治与德治之间、党的领导与依法执政之间等,至于其中具体做法、任务则不必背记,但从中可以体会思考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当然单学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不够的,平时应关注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的新论述和中央新精神,目的不在于一定要记住,而是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框架进行必要补充,重点是体会这些新论述所体现的法治理论,因为这些新论述考试材料中都会给你。日积月累,就会提高从政治学视角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今年法理题,结合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认识,谈谈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意义及其在新时代的根本遵循的理解。如果平时不关注新思想,可能对党和国家机构是什么都是一头雾水,如果平时关注了,即便不知道,也可能回答出,这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讲到重大决策、行动或工作的重大意义,一般都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稳定等方面进行论述。如法治政府的意义,政治上实现和维护党的领导、实现公平正义,经济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法治经济、营商环境等),文化上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制度文明,安全稳定上促进社会和谐等。其他的立法、司法、守法也可以从这些角度去分析。对根本遵循,当然离不开法治基本原则,但题目讲了新时代,如果关注政治,就可以在坚持党的领导基础上进一步答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内容。这种理论思维的形成,靠客观题后一个月时间突击是很难达到的。对于2020年考生,无疑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需要重点关注。相信只要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经过几个月之后,无论知识结构还理论思维都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四、掌握方法,注重效益,提高得分率

       对任何一个考生而言,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效率第一。学习中,可能    这几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关注:

       一是关于读书笔记问题。 我想说,如果想一战通过,就不要做读书笔记,听课或阅读中在书上做下标记就行了。单独做读书笔记,后面根本没有时间看,有做笔记的时间,可以多听几遍音频了。知识点贵在重复,反复学、学反复。

       二是关于错题本问题。学习中我准备了错题本,但记下之后,就再也没有打开过,如果说有作用,也可能是写一遍加深下印象。错题手机截屏倒看的较多。这个根据个人情况,可以有,做完题之后,再写一写,调节下神经也未免不可。

       三是关于法条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我没有完整看过一部法条,能看的就是老师教材上的。就像有的老师讲得,你能看懂吗!的确,对于非法本,我既看不懂也记不住。还不如省下时间看书做题,在不断做题中巩固知识。今年主观题考试,我只写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关的两个法条,因为那题我实在不知道怎么下笔,并且考前我把几个重要法律页码作了标记,认罪认罚从宽属于原则,在刑诉法最前面,好找(现在记住了第十五条)。不过对机考生(修改方便,我打字慢选择了笔试),我倒是有个建议,可以先写上根据什么法如何如何,后面如有时间找到再加上第多少条。当然对于年轻同志来讲,记忆好、反应快,想考高分,如时间允许,查写法条更好。

       四是关于文字表达和字数的问题。考试对字数的把握直接关系做题效率,建议法治理论至少超过规定字数100字,这样文章看起来显得充实,要分层次,尽可能写题纲。今年法治理论题,我最后做的(因为这题时间花费可长可短,写出来就可能得分,但想高分也不容易,有个时间投入“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而其他题做不完必然失分,先做其他性价比高),写了约750字,用时70分钟,没有写题纲,是按照小论文形式写得,但逻辑层次清楚,稍一看就明白写几个方面内容。建议最好每周结合法治理论内容写篇小文章,控制在50-60分钟内。刑法题,我用了约70分钟,可见用在另外几门课程上的时间相对较少,有的题只写两三句话。说实在的,看着有的答题区只写了三分之一,感觉自己肯定过不了(一是考试前一晚失眠了,心跳快,进考场握笔手发抖(有的考场有老同志没有做完就心脏受不了交卷了,真是年龄不挠人),书写缓慢,二是看了10分钟刑法题不知道写啥,大脑“短路”;三是复习时放弃了商法,好多题没法做。可以说是硬着头皮写下来的。)但从结果看,应该是写上去的内容得分点较多。所以说,论述一定要简洁,阅卷老师没有时间看你写那么多。注意:有把握的话写在前,似是而非的话写在后或者不写。别让阅卷老师一下看出你是个外行。当然本题实在不会,那就蒙吧!

 
       结束语:学习方法属于别人,但可供借鉴。没有谁会轻易成功,跟定司法考试培训班老师反复听课看书做题是最管用的方法。考试高度紧张,应试技巧只有融入平时训练,才能在考场上自然起作用。做完题目是王道,不要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

       坚持就是胜利,念念不忘,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