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这一科目在诸多法律小白眼里无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小编看到有些同学考了几年就剩下法律没过图片

图片
很多同学有个误区,觉得这个科目应该跟经济法差不多,背就完事了!如果你只靠背想考过这科,那难度是比较大的!
22年的考生应该知道,22年前两个批次的考试都考察了根据实际案例改编的题目,越来越侧重考察考生的案例分析能力,所以,只靠背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应该怎么学?博博老师给大家写一篇保姆级攻略,多次备考不过的同学也适用!
01
涉税法律备考攻略-博博老师亲笔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即税务师法律,一直是许多学员非常头疼的科目。这门课不仅与税务实务的直接相关性不强,涉及的法律内容也较多较杂,有“小法考”之称,对“法律零基础”的学员不太友好。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这门课,我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授课经验以及个人学习法律的一些心得,分享以下几点学习建议有备考经验的同学可以直接从第二点看起
一、理清考试的内容
与其他学科一样,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的满分为140分,84分为分数线。
在题型与分数分布上,单选题共40道,每题1.5分;多选题共20道,每题2分;综合题共5道,每题8分(每道综合题含4道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
对多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而言,错选不得分,漏选则按已选选项,每项计0.5分。
例如,假设某道多选题的正确答案为ABC,选中ACD不得分,选中AB得1分,选中ABC得2分。
需要强调的是,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考试中没有简答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等主观题,所有题目均为选择题,即客观题。
从考试内容来看,可以划分为4个部分(以2022年考试大纲为例):
1.行政法(对应教材第1-6章);
2.民法(对应教材第7-10章);
3.商法(对应教材第11-17章);
4.刑法(对应教材第18-19章)。
以上4个部分的内容,均会在单选题和多选题中考查(每章分值分布详见讲义/考点通上的总结)。
5道综合题的考查内容相对固定,分别为:①行政诉讼法(主要考查第6章);②物权法/婚姻法(主要考查第8章/第10章);③债法(主要考查第9章);④公司法/破产法(主要考查第13章/第14章);⑤刑法(主要考查第17章)。
由此可知,第6、8、9、10、13、14、17章,是备考的重点内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二、确定备考的思路
众所周知,税务师考试是一门“通过型”的考试,即只要成绩高于分数线,分高分低都是通过,没有实质差异。
因此,建议每位学员遵循“两个没必要”原则
一是,没必要追求对所有知识点的精通掌握,拿下75-80%的内容足矣;
二是,没必要死磕“偏难怪题”与“冷门考点”(10年考查次数≤2次),拿下高频常考点足矣。
这两条原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小备考压力。对于许多未脱产学员而言,原本就时间紧、任务重,客观上没法对备考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那更是应该将之当作金科玉律。
事实上,在我的授课期间,每年都有学员在掌握常规知识点后,花大量的精力去搜罗各种“偏难怪模拟题”,在最需要巩固高频常考点的时期,不断同那些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考场上(或者最多占1.5-2分)知识点死磕,最终搞得自己精疲力竭,深感法律汪洋大海之无尽。
这种做法并非毫无益处,但明显弊大于利——我们是来应试通关的,不是来搞法学研究的,我们的第一要务是“用最少的时间拿下最多的得分”,而不是“试图搞懂每一个法律难题”。
在明确以上内容后,每位学员还需要根据自身属于“零基础”还是“有基础”,来明确备考思路。
此处定义的“有基础”是指,已经通过法考/CPA经济法/中级会计经济法考试,或曾在上一年完整地备战过税务师法律的学员——除此之外,均可按照“零基础”进行准备。
对于“有基础”学员而言,备考的重点是行政法与刑法,50%的精力放在“记忆考点”上,50%的精力放在“刷题+总结错题”上。民法和商法部分,由于已经有基础,没有太多理解障碍,只需听课回忆+适当刷题巩固即可。
也就是说,“有基础”学员的学习顺序为: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
对于“零基础”学员而言,首先就要将民法与商法当作备考重点,因为这两部分的学习重点在于“法律概念的理解”与“法律规定在案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一定要首先抓住课程内容,跟上老师的节奏,先做到听懂,再做到会用,最后再考虑记忆
需要强调的是,不建议“零基础”学员按照官方教材顺序先学行政法(第1-6章),因为该部分内容理解难度较大,需要有其他法律知识基础才能掌握。
也就是说,“零基础”学员的学习顺序为: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
三、设定学习的目标
根据BT的课程设计,涉税服务相关法律包括三轮的学习:
第一轮:基础课,精讲全部内容,帮助零基础学员搞懂基本知识点,构建法律思维。
该阶段约20个课时,每节课2-2.5小时。
此阶段的目标为“搞懂知识点”,能做到课后复习时“能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含义”以及“能用案例描述”,暂时不用花太多时间进行记忆背诵。
第二轮:冲刺课,突出关键内容,筛选出重要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强化考点记忆;
此阶段的目标为“记忆知识点”,保证在课后复习时完成知识点的“三轮记忆”——课后24小时内背第一轮,72小时内背第二轮,120小时内背第三轮。
第三轮:抢分课,专精核心内容,通过模拟题或真题串讲高频考点,保证考前抢记。
此阶段的目标为“串联知识点”,将脑海中的知识点与题目对接,追求做到“看透题目”——能通过每道真题的每道选项关联到背后的知识点,即看到题目就意识到要考什么。
其中,最理想的备考情况是跟完全部三轮内容,次理想的情况是保证在第二轮跟上,同时适当补习基础课的重点内容(第6、8、9、10、13、14、17章)。
可以明确的是,在第一轮投入的时间精力越多,第二轮的压力越小;在第二轮投入的时间精力越多,第三轮的效果越好。
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必须保证听课—看书—做题的学习闭环,即做到:
1.听完课程后抽0.5-1小时边看讲义边回想上课内容,以“自己给自己讲解知识点”的方式,确认是否消化;
2.看书消化,完成对应章节的习题(包括对应的历年真题),根据做题情况(例如错题原因)找到讲义上对应的内容,重新消化理解,也可适当回听课程内容。
对于自身学习情况,可参考以下量化标准进行判断(达标即为合格,未达标即需要强化学习):
第一轮:单选题正确率≥60%,多选题正确率≥40%,综合题可先不做;
第二轮:单选题正确率≥70%,多选题正确率≥50%,综合题正确率≥40%;
第三轮:单选题正确率≥80%,多选题正确率≥60%,综合题正确率≥50%。
四、掌握复习的技巧
复习过程中,针对“听课—看书—做题”的学习闭环,各自的要点如下:
1.在听课时,不要执着于找到所谓的“每章重点”“关键内容”(尤其是在第一轮打基础时),必须摈弃“划重点”心态,全程跟上授课节奏,听懂每一个案例——任何法律规定都以案例为基础,离开了案例,就搞不懂法律,更是看不懂考题。
2.在看书时,不要只看不读,更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边看边回忆课程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尤其是案例),然后尝试在心中给自己讲解一遍知识点——判断有没有掌握一个知识点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能不能讲明白,如果讲不明白,那就有必要重新听一下课。
3.在做题时,不要看完答案判断对错后就置之不顾——做对了,要考虑为什么对,自己的思路和解析有何不同;做错了,要考虑为什么错,不要仅仅停留在“我没学会”上,而是要主动分析原因(审题不清/理解有误/没能记住等),如果实在分析不出,可以主动来找老师分析。
对于做题轮数,建议为三轮——对应上述三轮课程。
第一轮:按照课程进度做完所有真题,同时整理出其中的“错题”与“蒙对的题目”,并复习这些题目对应的知识点。
第二轮:重点做此前整理出来的“错题”与“蒙对的题目”,对于再次做错的题目,重听对应的课程内容或请教老师。
第三轮:做“真题套卷”,完成近3年的套卷即可,主要目的在于熟悉考试环境,同时再次检查自身问题,查漏补缺。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题目是一定要做的,不要因为“怕错太多受打击”而不敢动笔,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掩耳盗铃”。
而且,在考试之前,每一道错题都是你的助力——正因为做错了,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如果明明不会做而没发现,反而会在考场上坑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