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中级会计怎么少得了这些资料和方法!

最新收录的各类备考资料

领取方式 在【BT教育中级会计】回复: 必过资料 即可通过网盘领取! 网盘会持续更新更多资料!

 

 

1、21天突破教材

 

今年的教材 双色印刷 ,由官方教材出版社经济出版社出版,质量很好,内容方面延续了BT教育的 精简、高效、应试 的特点,尽可能说人话,让知识点理解起来更容易!

 

 

2、21天突破学习框架

 

22年的学习框架 全新升级 ,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框架的下级内容,是学习每一章节过后复习、记忆的法宝,框架利用好了,能够让你很快 把教材读薄

 

 

3、21天突破习题册

 

22年习题册 全新升级 ,习题册是从题库里选出的每章必做真题,但又不会让你感觉题目太多做起来很辛苦,每章题目后附上了答案和解析,是 夯实基础、稳固考试成绩 的法宝。 习题册跟app题库可以有机结合起来。

 

 

4、经济法100个必备法条

 

必备法条是 学习经济法的利器 ,精简、应试,挑出了高频考点,把这些法条记牢了,经济法成绩不用太愁!

 

 

5、财管公式大全

 

跟经济法相对的,财管公式很多很杂,考生学起来费劲,老师们也 贴心总结 在公式大全里了,赶紧打印出来没事记一记吧!

 

 

6、更多其他资料

 

还有其他很受学员欢迎的 三色笔记、精华考点三页纸、22年教材新增内容通关宝典 等,会陆续更新~

 

 

领取方式 【BT教育中级会计回复: 必过资料 即可领取!

 

另外,想要使用题库的同学可以点击下面的二维码扫码下载

 

 

 

部分重难点章节的精彩讲解

 

除了上述资料外,网盘里还整理了部分知识点的精彩讲解,包括 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财管的精彩讲解 等,尤其是类似会计六座大山这种难点,老师会多做一些讲解,后续有可以开放的资料也会陆续更新

 

 

领取方式 【BT教育中级会计回复: 必过资料 即可领取!

 

如果觉得老师的讲解不错的话,建议大家尽快报名今年的课程学习~

 

向艳老师和彬哥的

学习方法汇集

 

向艳老师和彬哥的学习方法都是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经过多年考试的检验,每个人都应该 收藏起来,反复读

 

(一)向艳老师学习方法

 

1、学习的秘诀就是重复和坚持

 

 

向上滑动阅览

学习新知识不要忘记复习旧知识,特别是之前的重难点章节要多回顾。 比如《收入》文字表述晦涩难懂,要 结合例题去理解,然后反复看、多拉框架,慢慢熟悉和掌握 向老师当时学收入准则,真的是网上资料全找了,起码看了上十遍。 学习的秘诀,就是重复

 

坚持学习也是一种重复 坚持,靠的不是热血上头,而是习惯。 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都由一个好习惯来造就! 要想轻松过关,需要养成 3个好习惯

 

一是拒绝拖延 拖延的本质是逃避,当想拖延的时候,先快速行动起来,不管任务难易,先上手做3分钟。 一旦进入任务状态,三分钟就变成十三分钟,三十分钟。

 

二是利用好零碎时间,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 早上起床,先听听微课。 上班途中,戴上耳机听听录播补课。 中午吃完饭休息时,刷刷题库。 下班途中,看看今晚要讲的课件。 睡觉之前,复盘总结今天的学习。 我最近上下班路上都在听财管课,1.5倍速,2周不到就听完了全部课程。 所以,大家真的不缺时间,缺的是挤时间学习的习惯。

 

三是主动远离干扰 手机是最大的诱惑,里面各种app,时刻在捕获我们的注意力,占满了我们的零碎时间。 学习的诱惑肯定是干不过手机的诱惑,我们必须主动杀死手机,强制删除抖音、淘宝、游戏、小说等软件,学习前先静音或者关闭手机。

 

 

2、学习其实是玩通关制游戏

 

 

向上滑动阅览

学习,不是看电影、听相声、看小说,而是玩通关制游戏

 

不少人很苦恼,为什么听课都听懂了,但还是做不对题,过不了关呢。 因为考试不是考你理解能力,而是 考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说,就是不是考你懂不懂,而是考你会不会,甚至快不快。

 

学习,不像看电影、听相声、看小说,能够看懂剧情就万事大吉,而是需要你看懂、记住、并运用它解决问题。 听懂只是第一步 ,但它离最重要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这个最终要求还有十万八千里。 举个最简单例子,学习考证,跟考驾照一样,师傅讲的再清楚,你背的再熟,但你如果没有经过自己动手驾驶练习,你不可能学会开车。 那你凭什么指望听课就能通过考试。

 

我们学习备考的过程,本质上跟打游戏一样,每个考点就是一个游戏关口。 最佳的通关方式应该是这样:

 

首先自己尝试通关 ,如果能,说明这一关在你能力圈之内。

 

如果不行,那就让已经通关的高手教 你,你按照他的成功经验去尝试通关。 通关过程不会一试就成功,往往需要多次探索、纠偏,费尽心力才能成功。

这对应我们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先预习,尝试自学能否掌握知识。 如果不行,就要听课借助老师的思路,听完后要复习巩固,觉得能够复述出来后再去做题检验。

 

学习的核心能力,不是理解能力,也不是记忆能力,而是 动手能力 这个动手能力,就是靠自己复述、归纳总结、做题去训练。 千万不要只动眼、动耳,却从来不动手。 不动手的学习,只是假装学习,绝对学不会知识,通不过考试。 这是无数人的血泪教训,不需要你重蹈覆辙来验证。

 

 

3、向老师的做题方法

 

 

向上滑动阅览

我发现90%的学员做题方法有问题,向老师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做题方法:

 

第一,能不能不做? 绝对不行,一定要做题

 

千万不能只听课、只看书,不做题 否则,就是假装学习,自欺欺人,没一点用,肯定是学完一遍,跟没学一样。

 

也不能等到听完全部内容,才开始做题 做题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缺失就会导致整个学习效果的崩塌。 一定是学一个知识点,就搭配典型习题去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营。 学完一章,就集中完成本章的练习题,来进行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复习。

 

第二,做什么题? 只要做真题

 

真题,一定是含金量最高,最值得做的题目 你想想,真题都是最牛掰的人编写,经历最严格的审核,接受最广大考生的检验,有任何瑕疵,都会承担严重的后果。 而且,真题是考试组织方编写,最能反映官方考察的意图和命题思路。 所以说,做以前的真题,就是提前练习今年考题。

 

千万不要去做模拟题 一个是根本没必要,我敢说,你把近五年真题消化,高分过关觉得没问题。 我当时备考CPA,零基础,自学教材,除了讲义中的例题,我只做了近三年的真题,而且并没有消化每道题目,但还是考了全国第一。 另一个是模拟题水平层次不起,谁都可以编写,质量真的没保证。 编得不好的题目,真的会把你带到坑里,只会给你带来负价值。

 

第三,怎么做题? 有几个要点

 

(1)看清题目每个字

 

这一步,是解题的 前提

 

做题,就是跟出题人玩破案游戏,题目每个字都可能隐藏破案的关键信息。 只有心细如丝的人才可能成为解题高手,粗心大意的人不可能破解迷案。 所以,先培养自己细致、严谨的态度,强迫自己看清题目中的每个字,没有遗漏任何信息。 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成功一半,起码领先80%的人。

 

(2)圈出关键字,链接背后考点

 

这一步,是解题的 关键

 

题目的落脚点是为了考察特定的知识点,为了实现考察目的,出题人必须通过文字描述,依照要考察的知识点去设置考察案例。 这个案例,其实就是要考察知识点的具体化、情景化,一定会有很多关键信息留给我们去对接要考察的知识点。 读题时,要拿起笔,顺手圈出题目的关键信息,以此去检索、定位所学的知识点,最终确定出题人要考察的知识点,用这个知识点重新拆解题目信息。

 

举个最简单的例题,看到题目里有“甲公司控制乙公司”就要联想到这是考察企业合并,再看到“甲公司与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就要联想到这是考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该按照支付对价公允价值来确定长投的成本,交易费用要计入管理费用。

 

(3)按要求作答

 

这一步,是防止失分的 重点

 

题目要求,对于考生来说,如同圣旨,只能百分百遵从,不能有丝毫违背。 但太多人忽视这点,导致无谓失分。

 

比如 ,忽略题目假设条件,明明交代不考虑增值税,他非得要考虑。

 

比如 ,答非所问,明明是要你写债务重组债权人的分录,他却写的是债务人的分录。

 

比如 ,多了或者缺了。 明明是要求计算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损益并编写相关会计分录,他却只写会计分录,没有计算债务重组的损益。 这个问题虽然只有一句话,但确实有2个要求,每个要求都有对应的分值,你缺了就丢了对应的分值。

 

类似问题,还有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学都不错,但就是考不过的重要原因。

 

(4)一定要核对答案,做对的也要

 

做题的目的,是检验知识和做题思路是否正确无误,而不是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一个漂亮的分数。 对于平时练习,做错是个好事,因为发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能够帮助自己有针对性地复习。 消化错题,才是进步最快的途径。

 

为了全面发现薄弱环节,做完题目,不管答案正确与否,一定要全面查看解析,比对标准的解题思路和你的解题思路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的原因,如果自己思路是错的或者不如标准答案高效,一定要把自己解题思路对齐到标准解析。

 

对于错题,有针对性掌握之后,除了把原题熟练做对,还要找几道类似题目检验是否真的完全掌握,确保以后遇到同类题目,不再出错。

 

 

4、应试考试不要追求完美

 

 

向上滑动阅览

中级也好,CPA也罢,都是个及格就能过关的考试,只要60分,不需要100分。 所以,不要苛求自己弄懂每个点,掌握每个知识,我们 只要把80%的内容掌握到80%的程度,就能顺利过关

第一轮 学习目标,只需要理解80%的内容,做题正确率在50%左右就行。

 

等到第二轮再巩固基础+突破重难点+解决主观题,争取再提升20%,达到70分水平,就已经可以过关。

 

等到第三轮,强化背诵和模考,争取再能提升10%,达到80分,就更有保障。

 

追求完美听起来很好,但是往往会让你在一些没那么重要的细节里迷失自己,从而花费了过多的时间,最后得不偿失。

 

 

(二)彬哥学习方法

 

1、做题的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向上滑动阅览

很多人总是说自己不会思考,题目变换一下无法做,总是想一口吃成胖子,怎么可能呢?

 

做题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你们要给我搞清楚

 

做题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考试得分过关

 

但是题目要做正确,是这几步走的:

(1)读懂题目

(2)从条件链接到知识考点

(3)从考点得到正确的选项

 

所以你们做题的目的也要注意:

(1)读题三遍,找出关键字——通过更多的题目,你们会逐步对题目关键字形成条件反射

(2)从关键字链接到考点——平时做题独立去链接考点,等做完了再翻讲义

(3)最后得到分数

 

你们记住啊“ 知识是有限的,但是考题是无限的 ”,你们要早有限中找到无限的乐趣,这个能力才是你们要掌握的

 

举例说明:

 

某公司于2003年1月1日购入一项无形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为300万元。 该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该无形资产2003年12月31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61万元,2004年12月31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24万元。 假定该公司于每年年末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该无形资产原预计使用年限、摊销方法不变。 该无形资产在2005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为( )。

 

第一步: 读题三遍,勾画出关键字,而且关键字要整理的有条例

1、03.1.1 无形资产 初始300万元

2、10年 直线法

3、03.12.21 可收回金额261万元

4、04.12.31可收回金额224万元

问题是05年6.30

 

第二步,关键字链接考点

1、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摊销,每年摊销30万元

2、03年底账面价值270万元,减值9万元

3、04年底账面价值232万元,减值8万元

4、05年6月30日应该是(224-224/8/2)=210万元

易错点: 半年

 

第三步: 选出选项!

这道题目就是读题读三遍,不断找关键字,然后链接

你们一定要注意做题的这个过程,而不要过度关注答案本身!

读题能力! 做题能力! 是可以很快训练起来的!

各位清楚吗?

 

 

2、真题什么时候做都不早,可以说是越早越好

 

 

向上滑动阅览

很多人指望学懂了再多整套真题! 殊不知,不做整套真题你永远学不懂!

 

学完了马上做,没学完也可以做!

 

这就是真题!

 

我再把 真题的消化方法 发给你们,各位继续对照:

 

做:

(1)独立做,不要翻讲义,不要看答案

(2)模拟真实的考试感觉,做到崩溃为止

(3)做的时候每一道题目必须做出最后的答案

(4)分数不重要,做题的过程和感觉很重要

(5)29分和49分没啥本质区别,别担心,最不用担心的就是分数

 

消化:

(1)消化真题才是你们蜕变的开始,基本上第一套真题超痛苦,然后第二套会稍微好一点,第三套会产生蜕

(2)消化真题的流程

 

1)独立做是基础——训练你们的独立做题能力,考试能力(第一遍)

 

2)然后对答案,看看多少分,顺带把题目做一遍(第二遍)

 

3)然后一道题目一道题目的解决问题,无论对错都要消化,因为你们很多对的题目其实不是真的对,而是运气+排除法对的,每一道题目都要知道这是第几章的考点,本章有几个考点回忆一下,如果回忆不起来,或者回忆不熟悉,都要翻讲义(第三遍: 这一遍会非常的慢,可能需要15个小时)

 

4)做好改错本,将经典题目抄写到改错本上面(第四遍)

 

5)早读真题,读一些经典的题目和错题(第五遍)

 

6)第二天白天把改错本的题目再翻几遍(第六遍)

 

7)第二天晚上再把整套真题重新做一下,你会发现依然无法得到90分以上(第七遍),如果之前你不是用铅笔做的,重新打印一遍做!

 

8)继续把第二遍做的错误的,重新写到改错本上面(第八遍)

 

9)第三天,利用零碎时间把真题做一下,这一遍应该是很快的,零碎时间可以解决! (第九遍)

 

10)继续把无法得分的题目抄写到改错本上面(第十遍)

(那么这套真题可以暂时性扔掉了,但是不能全扔,等你做完5套真题,你需要再把5套真题合并在一起做一下,检测一下问题在哪里)

 

 

3、错题是提升你们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向上滑动阅览

你们要注意哈,要提升你们的过关率

 

错题是提升你们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你们别怕错,但是你们要找到解决错题的办法

 

一般遇到错题,你们要这样做:

 

心态上: 遇到错题别怕,学霸错的跟你们一样多,我做一套真题只有30分,在考前2个月的时候,但是我后面狠狠的干真题,结果考了全国第二,你们别怕

 

技术上:

(1)遇到错题,首先是读题三遍,你们看啊,你们很多人不是没读题能力么? 你们通过读题,可以提升读题能力,这个是不是考试必须的?

(2)看讲义~如果题目读懂了,知道在考什么,那么下一步就是看讲义原文,有没有详细讲解

(3)讲义看了也不懂,那就直接看答案,不是直接背答案,是看答案怎么做的,把答案搞懂~

 

一般前面三步走其实可以解决问题了

 

如果还没解决,如果你觉得这个题目不错,你就直接背下来就好,抄写到改错本上,没事就看看,分数就得到了

 

 

4、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向上滑动阅览

其实是这样的,能力够了,你的知识基本上都不会有问题

 

哪些能力呢?

 

(1) 总结能力 这个可以让你把整本书形成网状

(2) 得分能力 你们会发现有些人就算不学,就凭看题目都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而有些人连看着答案都无法及格的感觉

(3) 读题能力 读题能力是得分能力的一部分,但是我提出来,需要你们平时训练读题速度

(4) 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考试的时候啊,跟你们想的太不一样了,你以为是秋风扫落叶,实际上是被扫,上考场几道题目都会把你们打懵掉,如何在懵掉的情况下回血,如何在慌乱的情况下稳住阵脚,这个能力你们需要训练!

 

各位,也就是平时你们需要注意:

 

(1)训练读题速度,边读题边勾勾画画

(2)训练总题干找到分数的能力,读完题目不知道怎么做,一定要想尽办法找到答案,慢一点没关系,切忌随便背诵答案

(3)要有总结能力! 一道题目,你可以总结一页纸出来,这就是总结能力! 可以把相关的考点都总结进去,甚至不同科目的都总结进去~

 

各位,知识呢,是最容易解决的

 

那些所谓的难点,你看3-5遍讲义如果解决不了,你背下来都可以是满分

 

知识容易解决,但是能力很难解决,你们务必时刻注意培养~都明白没?

 

 

5、耐心的重要性

 

 

向上滑动阅览

各位,我再给你们讲讲耐心的重要性

 

其实也是咱们大脑的“不靠谱”

 

比如你非常有耐心的学完了会计的租赁,长投合并等,这都是最难的内容对吧

 

但是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一个严重问题:

 

固定资产出售分录怎么写?

投资性房地产出售分录怎么写?

 

就是你突然大脑短路的连最基础的知识都忘了怎么写了

 

这个时候你是很慌张的,你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

 

其实没啥的,这其实是在告诉你们,需要复习了

 

所以呀,至少在我这个范围内,我没见过可以过目不忘的人,也没见过神童

 

真的就是这样不断被打击,不断自我怀疑,然后不断又站起来的人~

 

这种经历你们有吗?

 

 

6、一个学习思维: 不纠缠,保证进度

 

 

向上滑动阅览

你们学习的时候啊,始终喜欢“卡”,其实这个“卡”是偷懒的表现,是思维偷懒的表现,你利用“卡”来给自己心里安慰

 

遇到一个比较难的点,比如企业合并报表,有人确实理解能力差,看了5遍了还是没懂~

 

这个时候你根本别担心,背下来,做题的套路背下来,保证做题即可!

 

先往前走,不断熟悉讲义! 说不一定10天后就真的懂了,就算真的没懂,你做题也没问题的~

 

其实得分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你可以不懂但是可以得分

 

但是你们很多人是懂了也得不了分

 

所以还请你们注意: 不纠缠个别不懂的知识点,但是做题一定要独立做到熟悉为止 清楚没?

 

 

7、资料别乱用,别做伸手党,耐心打磨能力!

 

 

向上滑动阅览

关于资料的使用,你们要注意: 资料不在多, 一本讲义+一本习题册+一本真题 (这个后期会给你们电子版),然后自己整理一本改错本,也就是“4个1”完全足够你们考到85分了,其他任何东西任何资料,基本没啥用处,培训机构拿过来,也是为了吸引流量的,不是为了你们学习着想的

 

我自己犯过的错就是乱用了资料,比如我当时也有买其他辅导书,但是上面的题目怪怪的,让我觉得cpa哪里都要背,然后考前两个月信心满满的做真题,结果一棒子打懵掉~那些题目跟考试完全没啥关系,完全是为了凑页数来出题的~

 

另外就是你们务必要 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就是 总结能力的提升 我再强调! 总结能力的提升! 这个是建立在你们对讲义熟悉的基础上!

 

总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给你们举例:

 

(1)比如会计的影响损益的事情是哪些? 各个章节如何规定的?

(2)又比如会计后面有很多具体业务的处理! 比如或有事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政府补助,每一章分值不重,但是内容也不少,能否整理在一起?

(3)又比如所得税和企业合并报表有关联,而且都重要,我能否合并在一起复习一次?

 

各位,作为彬哥,我只能每天指引你们往前走!

 

如果我真的把什么都整理好了给你,你们是当时看着爽,但是对你们百害而无一利!

 

因为你们缺少的除了知识,就是这个整理能力! 各位知道吗?

 

我给你了,你去背诵,那根本无法起到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