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单:
简介:
大龄85前,PE财务风控,有财务基础,但CPA已过十年,知识结构已经严重脱节。
一、考试目的
并非出于想转行跳槽,年龄已经不允许。本人5年前开始在私募做风控工作,需要经常做项目尽调,之前在遇到企业问题过程中,只是发现财务问题,但对其影响程度却难以把握,而投资经理们也总以此类问题咨询过券商为由,对问题予以反驳,由此对保荐代表人这一职业产生了兴趣。出于此原因,我决心通过学习和考试去了解保代,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其运用到工作中。
二、考试经历
在本次通过考试之前已经历过了3次冲刺失败的经历,买过3个不同机构版本的保代复习资料。
第一次参加考试是在2018年5月26日,首先是选辅导机构和教材,当时网上仅搜到两家保代培训考试机构,一个要3600的学费,一个只要1080元的学费,因为不了解行情,哪个机构的好,纠结之中选择了贵的那家,觉得贵应该有贵的道理吧。那家培训机构开始时觉得还不错,有三本低调而又不失内涵教材,看着像官方机构出的教材一样,视屏课程也采用的是那种可以看见老师的方式进行录制。在经过约两个月的学习后,我参加了第一次的考试,结果也可想而知,暴露我会计知识严重脱节的缺点,考试过程中甚至有10余道题目没有来得及做完。但考出来的成绩却也给我了较大的信心,55.5分,两个月时间的备考,且财务知识欠缺的情况下考出这一成绩,也还算不错,只要在财务上稍加努力,下一次过的问题应当不大。
于是,我开始准备第二次考试,2018年协会组织3次保代考试,我为了能够让自己准备的更加充分些,放弃当年的第二期考试。这样从6月到11月,我也就有了5个月的时间备考。我计划用前两个月的时间重新学习会计,三个月时间用来学习法规和冲刺。但准备继续再报原机构的法规课程时,发现他们不在按照新的教材重新录制课程,仅就增改的地方进行少量的课程录制,这样导致新出的教材和视频课不能够对应,学习会比较费力。
于是,我放弃了这家保培训机构,重新选择了1080的另一家,在经过3个月的学习,我参加了当年第三期的考试,考试过程中,感觉视乎还挺自我良好,除个别会计题目外,第一次在规定时间内把题目给做完了,想着应该60分应该没问题,可成绩出来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是协会系统出问题了,成绩依然是55.5分。
这次考完,也给我触动很大,真正认识到这门考试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了,原以为都是选择题,又是和改革前相比难度下降,周围有很多人都通过了的传说等等,总以为这门考试难度和基金从业、证券从业差不多,考前背背试题就能通过。
时间很快来到了2019年,科创板在上半年推出,注册制改革,法规制度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当时我想着考的目的主要是对投行规则的了解,在巨变之际仍旧学习老的知识,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于是我放弃2019年上半年的考试,待第一期考试结束后,再开始准备。19年6月,我开始准备第三次冲刺,计划仍是先学财务,再准备法规。经历前两次的考试失败,此时回顾比较两个机构的辅导材料,第一次的3600机构已基本不在更新,网站上仍旧是2018年的课件,只能放弃。第二次的1080机构的教材是黑白版的,要看加注重点标识的只有电子版,并且老师的视频课在内容上也欠缺些生动的表达,继续选1080也很纠结。
就在这时,我在淘宝上搜索到了BT的教材,当时看到他们出的书就感觉很不错,不同于其他机构出的教材,书里的重要内容全部都用彩色字体/加粗字体进行了标注,排版整体给人感觉非常友好,可以看出书的团队是花了心思在里面的。于是我就买了BT的教材,并试听了爱德华老师19年第一期的课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但会和学生们互动,还会和大家说一些投行内的花边事件,终于让枯燥的法规条文变的生动了些。但由于在十月初我才开始接触到了BT,发现当时爱老师的第二期的课程已基本要完结,我没有报BT的全程班,而是采取先对变化不大的章节听一期的课程,待冲刺班出来后在补充二期考试的新知识点。
就这样开始了在BT为期2个月的冲刺学习,由于错过了第一轮的学习,时间非常的紧凑,录播课都是1.5倍数播放,且也没有什么时间做题巩固。这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原来的学习计划安排是不对的,不能够前期都学习会计,仅给法规留两个月时间实际上不够充足,为了尽快掌握法规内容,我发现微课真是个好东西,在听了一遍视频课后,就依靠微课来快速的来浏览知识点,比自己看书的效率要高很多,不过当时微课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尚未像今年做的那么好。11月30日,经过数月的准备后,我参加了第三次考试,但出来的成绩仍旧让我失望,离合格线仍旧相差1.5。这次考完后,我也进行了反思,问题主要还是出在留给法规的复习时间不足,其次对会计新准则和财务管理仍旧掌握不足。
第三次考试虽然失败了,但认识到BT这一完备的保代考试辅导机构也算是幸运,第三次失败主要还是自己准备不够充足,而前两次的虽然也和自己准备不充分有关,但也和前两个培训机构相比较BT而言,没有BT复习材料做的完备有关。于是,出于自己的执念,同时也是出于BT给我的信心,我决定第三次考完就开始准备来年5月份的考试。我在19年第二期考完就参加了20年一期的全程班课程,从头开始每天坚持完成至少3小时的学习计划,哪怕在有通知延期19年5月份考试的时候,也没有松懈,仍旧按照老师安排的计划进行学习。19年8月,考前的一个月,协会突然发布将在9月份组织考试,当时心理仍旧还是非常的慌张的,虽然学习已有半年,但仍感觉不好,模拟题总是做不对,各章节的知识也还总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就在这时,爱德华老师为我们制定了临考前一个月的专题+新精简版讲义+微课+新增习题学习计划,当时心里仍旧没有信心,这门考试覆盖面那么大,对这样舍弃一些内容还存有一些疑虑,但临考前一个月仍旧以原第一轮的方式推进也不切实际,而采取以前几次考试以背题为主的方式为主也被证明对于这门课是不太可行的。回想当时,老师对我们说的一番话,记不住的还是记不住,不如做些取舍,当时也是觉得有道理,于是按照老师安排的计划安排最后一个月的学习,把专题+新增习题+微课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新精简版讲义则主要是掌握最新变化的内容,当时心里还想着这次准备的这么仓促,这次考就权当是一次期中测验吧,考完后再准备第二期,如果第二期再不过就放弃这门考试。虽然心里已有最坏的打算,但实际行动还是要全身心的投入,认真的完成最后一个月的学习计划。终于在第四次以69分通过了考试。
三、学习总结
这次以一个相对较好的分数通过考试,回顾而言,本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不论是这次,还是年轻时参加过的CPACTACIA,通过任何考试,我认为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坚持不间断的学习,剩下的交给时间和运气,只要坚持,时间就不会像你想的那么长,好运气也总会来。
其次,要说学习方法,我想那就是要抓主线,通过这些法规条文,我们首先要把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先搞清楚,并将这些主线逻辑烂熟于心,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做到这个,我觉得可以在对教材内容有大致了解后,可以先从各章节的标题入手,必要时可以自己动手以流程图或树状图等导图的形式划下来。
当然,由于这门考试没有官方教材,考试内容和范围都不固定,知识点零散,复习的难度很大,我们很难抓住主线。因而,这就需要一个好的老师和一份好的学习资料帮你把这些知识点给串起来,不可否认爱老师的三轮复习法,在这一方面帮助很大,第一轮按投行业务类别重头到位的进行梳理;第二轮则对真题的详细讲解;第三轮,按照对不同业务的关键环节进行再对比梳理。三轮复习下来,只要能够每天坚持打卡,一定收获满意的学习效果。提到三轮复习,最后一轮的专题复习是爱老师和他的团队们重新进行的总结,不同与往年,今年提炼的更加具体和精炼,包括相关法规条文,还有总结对比,部分章节还有流程图等形式,把核心知识点进一步浓缩到更薄的课件中。
以前我曾有段时间过于迷信背题,当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这门考试不是那么的简单,因为这门考试范围太大,历史真题也较少,新法规又更新的快,实际考中原题概率还是挺低的。因此,考前不能过于依赖背题,练习题目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通过做题你能够更精力集中,对做错的题目能够记忆的更加精确,纠正在学习过程的记忆和思维漏洞,另外多做题也有利于熟悉出题的习惯、掌握答题的技巧,对临场发挥有一定益处。
除此之外,爱老师的微课的作用也非常的大,如果说三轮的复习是帮大家理清了知识结构,那么微课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我相信大多数学员对于这种需要大量记忆的考试非常的头疼,经常会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再看一遍时候知识点仍旧是非常陌生,且法规中会有很多非关键知识点的干扰,非常占用精力。而通过微课爱老师帮助你快速的阅览知识点,帮助大家快速回忆,再听过一遍微课之后,再来重新回顾章节内容则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记忆性考试,临考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时间稍微一长了,知识点就会有些模糊,因此临考前一周非常重要,最好能够请假将知识点快速的将各章节的知识点都记忆一遍,当然这个时候,你是没有时间在去把条文完整的读一遍的,而是把关键的数字、关键词迅速的浏览几遍,大致知道这个关键词、关键数字出现在这,这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什么作用就行。如果觉得连续的奋战精力不够,可以通过咖啡、红牛等功能性饮料来续力,虽然对身体不好,但就奋斗一周时间。当然,最后一天应该尽量少喝,不然影响当天晚上休息不利于第二天考试。
四、总结
此次能够通过考试真心要感谢爱德华老师和普朗克老师以及BT后台们的辛苦付出。尤其是今年新法规在不断更新的特殊阶段,老师和他的团队们也都在一直不断的更新着辅导材料,可以看出他们是真心的在非常的努力、非常的用心的在做好帮助大家通过考试这件事。
文章来源: 保荐人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