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单:
简介:
我是投行工作2年了,之前基本上没完整复习过。考了3次都相当于裸考。这一次11月考试63分通关保代。
这次考试其实我在规划上做的不好,因为中途变数太多,新法规出得太频繁把计划都打乱了,最终考试通知也比较突然,导致突然就进入冲刺状态。所以我基本是跟着老师的课程学习,然后再课后听微课复习、结合小专题记忆,并同步练习。复习计划就不跟大家分享了,主要是分享我总结的对我通过考试最重要的5个点:2个基础、3个熟练。
一、信念感(心态基础)
这个考试真的磨人,最开始看到前辈备考拿着一本超厚的教材啃,自己真的觉得看不下去,加上自己属于那种看法条很慢的人。最开始花了近一千买教材,却都没有完整的复习过一遍。前3次考试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准备了,因为每次连第一章都没有看完。今年疫情期间在家隔离,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个考试考过,也是前几次考试让我认清了事实——不好好复习是绝对不可能靠运气通过这个考试的。
有了这个心理预设,我才逼着自己关掉了票圈,每天坚持学习。这次疫情是个机会,但是法规改动幅度超级大,后期注册制落地之后基本每章都有大改。所以这届考生是真的难,中途看到考试各种延期,法规各种改,有一段时间确实有点丧。幸亏有老师带着,勉强自己每天至少把花了钱的课程听完,法规变动大就逼自己学财务部分。到后来考试通知出来的时候,心里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幸亏跟着保持学习,忧的是大批改动的法规来不及看。这次考试变数太多,基本属于计划赶不上变化,坚持下来就靠着这份必须准备充分的信念感。
二、记录每天学习时长(时间基础)
备考初期很多小白都会问:这个考试到底需要花多长时间准备才算充分?
当时老师给的回答是500小时左右,但是需要视个人复习效率而定。保代考试考查又广泛又细致,仅仅把内容过一遍或者把老师课程听完是绝对不够。而我这种小白把老师课程跟完差不多都花了300个小时,还要考虑做练习和记忆背诵的时间,我最后记录的是475h。时长并不绝对,因为3小时全身心高质量的复习比10个小时蜻蜓点水式学习效果好。但学习效率很难量化把握,时长更容易上手统计。
当然,做时长记录不是为了看最终花了多长时间,而是对自己每天的复习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哪段时间懈怠了,哪段时间比较投入,一目了然。懈怠了就逼自己调整,最多懈怠一周;投入不错就给自己奖励,让自己有动力坚持下去。在漫长的备考过程中,跟自己和解,支撑自己坚持下去很重要。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这也是在为上一点服务——帮助巩固信念感。
至于我用什么软件统计的,这里就不打广告了,大家自己可以去应用市场找一找。
三、学完一定要多听微课(耳朵熟)
BT的课程覆盖比较全面,课程上学习主要用来理解,但是课程学习只是开始,课程之后的功夫才是通不通过的关键。课后的关键法宝首当其冲的就是微课,首轮复习至少要做到“课程上理解,课后用微课”。
微课有用但也要会用。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简,零碎的时间基本都可以安排上了。在出差路上、每天通勤路上甚至刷牙洗澡的时候我都在听微课。对于巩固知识点,形成熟悉感很有帮助。但是微课的使用也不能太偷懒,最初我大多是单纯只听音频,放1.5倍速听,经常会漏掉一些点,最终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后来调整了一下,听微课都是尽量看着讲义内容听,大概听2次之后;尽量复述出来。
临近冲刺的时候,有些课程来不及看视频,直接听微课来复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关键信息,跟着微课进行复述背诵。最初的复述还是依赖微课,没有微课的话会超级尴尬:合上书前感觉自己知识点都记住了,合上书之后复述一个就卡壳了。真要全面背诵又要花很长时间,所以只能跟着微课多复述几遍,最初记住框架,再慢慢复述细节。
四、总结对比关键信息(记忆熟)
完整备考过一次的同学肯定有感觉,最初针对一章复习的时候,课堂上能够理解课后稍微过一下,做练习的时候基本还有感觉。但是完整复习过一轮之后,做复合真题的时候,大多数都记混了。各个板块之间的区别,各个章节之间的联动都不清晰,脑袋会进入比听课前更加混沌的状态。这个时候我才明白,通过这个考试是绕不过背诵记忆的。
最后冲刺阶段我请了一周的假,主要是在背诵记忆,然后每天用1-2h练习检验自己。背诵记忆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
本次改动除了主板、中小板,其他板块都变了,再加上一个精选层,记忆量很大。分开记忆又费力又容易混肴,所以我都是同时记忆各板块,并重点记忆板块之间的差异。
老师冲刺阶段的小专题总结特别实用,通过不同板块不同类型的对比,将关键的点以表格形式总结出来,特别有利于快速形成框架。冲刺阶段老师的课程基本会先讲原文,然后讲小专题总结对比的要点。为了节省时间,我一般先听微课中总结对比的部分,并结合微课背诵记忆下来,然后再去看原文部分,这样会看的又快又能抓住重点。最后,做完习题之后又会反过来再听微课进行巩固记忆。
其实这是老师讲课的时候教的技巧,碰到类似比例和类似规定的时候一起记忆。比如谈到债券的募资总额限制40%的时候,串联记忆主、中可转债仍然受到40%限制,创业板和科创板在相应问答里面规定的限制是50%。同时老师讲课的时候也会教大家利用数字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大家自己在记忆的时候多花点心思,可以举一反三。
五、死磕挖坑技巧(实战熟)
保代考试的题目都有一定的套路,做得多了之后就能够悟出一些。冲刺的时候老师有专门讲过挖坑技巧,我自己平时也总结出一些喜欢挖坑的地方,基本上大同小异。包括:数字、比例、日期(尤其是基准日);同时满足(很容易出组合选择题);和vs或;可以vs应当;绝对禁止vs相对禁止;除外、前提(也就是帽子和尾巴)。
首先,建议大家先把老师挖坑技巧那节课看一下,掌握这些挖坑技巧之后,相应再去看法规,就能比较快速的抓住重点。其次,在做题的时候,阅读题干过程中碰到这些常见挖坑处要高度警觉,这能够帮助作出判断。最后,做完题目之后可以把错题整理起来做成错题本,如果大家觉得抄题目浪费时间,可以复制到word中整理,BT题库里面的题目和文字是可以直接复制粘贴的。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基本每个题目的每个选项都能看到坑在哪里,也更容易看清楚答案。
六、总结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BT学院,感谢爱德华老师和普朗克老师。这次跟老师的课程我觉得真是赚了,相当于付了1期的钱,听了2期的课。新法规修订密集的时候,幸好老师们都会及时更新,让我不至于自暴自弃。最后的小专题更是给了我信心,让我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忆住大多数重点,抓大放小、形成框架。谢谢BT学院保代老师以及教辅工作人员的付出!
文章来源: 保荐人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