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单:
简介:
本人是大龄考生,N年前通过法考,目前在投行工作,这次9月考试以65.5分的成绩通关保代,对应试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关于保荐代表人考试经验分享如下。
一、认识和理解保代考试
认识和理解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简称“保代考试”)是通过的基础。
保代考试是证券业协会组织的专项业务类资格考试,考试名称《投资银行业务》
建议考生仔细阅读《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大纲》(这个大纲我建议看三遍,但是要注意后面的推荐法规很多已经不适用了,你可以修改成更新的法规),分为保荐业务监管(5%)、财务分析(25%)、股权融资(30%,含新三板)、债权融资(10%)、定价销售(5%)、财务顾问(15%)、持续督导(10%)七章。(括号里的分值为大致情况)
考试形式:机考
考试时间:3 小时
题型题量:40 个单选题(0.5 分 1 个);80 个组合单选题(1 分 1 个)
通过分数:60 分。
二、保代考试的4个难点
没有官方指定教材,知识太庞杂。意味着如果没有办法建立知识体系会觉得知识点很多很乱,很绝望。
没有真题。协会不公布真题,意味着没法从真题中窥见命题人的思路,以及常考知识点。市面的真题都是考生考完后回忆的。
这点和第一点有部分重合之处。比如 CPA 教材出了以后,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不会纳入考试范围。而保代考试的知识点直到考前 1 个月还会不断更新。像 9 月份的考试,因为 6 月 12 日的创业板注册制推出,把之前的所有有关创业板的知识全部推倒重来。对有基础的考生而言,反而是要花时间把过去的知识修正。
考试一共120 题,180 分钟,相当于 1 题 1.5 分钟,意味着要有很好的熟练度和做题节奏。
二、针对上述四个难点
提出7个复习策略
复习资料选择:参考书(讲义)+法规+真题+适当的模拟题
(1) 参考书
由于没有指定教材,市面上的教材各有优劣,总体来说 BT 的资料是越做越好,爱德华老师真的是下了很多的功夫。现在 9 月的全套班课程资料也免费送,基本上就可以开始复习起来了。
(2) 法规
法规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了,并且很多情况下要精准记忆乃至背诵。
比如今年 9 月的创业板负面清单:错误选项农副产品加工业(正确的应该是农林渔牧业),正确选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干扰选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从这道题就可以看出两种出题思路:第一是把正确选项(黑色金属)和相似的错误选项(有色金属)同时摆出来,这时候有 A、B、AB 三种可能性;第二是概念替换,把农林渔牧改成农副产品加工业。如果没有精准记忆的话,这个题是没法做出正确答案的。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张冠李戴。比如 9 月的一道真题:哪些情况下创业板 IPO 需要保荐机构跟投:
一共是四种:A 未盈利企业、B 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企业、C 红筹企业、D 发行价格(或者发行价格区间上限)超过《特别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中位数、加权平均数孰低值的企业。
前三个选项都是 ABC 没有问题悬赏,对于 D,做了张冠李戴。把另一个知识点:创业板发行不得直接定价的情形:E 发行价格对应市盈率超过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F 已经或者同时境外发行的,通过直接定价的方式确定的发行价格超过发行人境外市场价格。如果把DEF 都理解为高价发行,那么就很容易被这种张冠李戴的情况给欺骗。
现在的命题倾向很多时候就是考法规原文,对于核心重要的法规,读个3-5遍是确保掌握知识点的关键。
对于新的法规,一定要及时学习。保代考试不是最终目的,因为从事保荐业务就是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业务。了解了法律法规前后版本修正的逻辑,能够更好地理解资本市场的变化,有利于做业务。
(3) 真题
真题的重要性在其他的考试中应该能排得更高一些,但是保代考试的真题是回忆的,所以可能会有一些细节的差异,重要程度有所下降。但是我仍然建议真题要做 2 遍以上,重点关注命题思路、陷阱如何设置,以及考点的分布,还有就是真题的来源等。比如 2019 年 11 月和 2020 年 9 月均以案例的形式考察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59 条,考得非常细。这个在以前并不是重点考点,但是最近的两次考试连续考查了两次。财务分析的题目往往是教材和轻一的真题,同时也有一些直接考查《会计准则》原文,以及计算题篇幅较长,难度加大。
(4) 模拟题
模拟题个人觉得很简单,命题组大概一天出 2 道题,但是培训机构可能一天要出 20 道题甚至更多。但是除了模拟题,也没有更好的验证复习成果的方式了,还是得多练。同时考试的时间也很紧张,掌握快速的做题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复习的时候大概做了 2000 道+的模拟题,一些简单的模拟题都是不到半分钟一道。
一定程度上,考试只要选取了正确的方法,砸下足够的时间,就肯定能够通过。
假设我们有 500 个小时来备考(62 天*8 小时)。以小时为单位是比较好能够科学的考试规划。
(1) 采用三遍法来复习
第一遍:250-300 小时(1 个月);第二遍 150 小时(三周);第三遍 50 小时(一周)
第一遍:打基础;第二遍:巩固;第三遍:查漏补缺和题海。
(2) 各章节的分配时间
股权融资(100 小时);财务分析(150 小时);财务顾问(75 小时);保荐业务监管(25 小时);债权融资(60 小时);定价销售(30 小时);持续督导(60 小时)
上述时间安排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这里不浪费篇幅说什么是知识体系以及怎么建知识体系。可以搜索比尔盖茨怎么构建知识体系法。
在保代考试里知识体系就是你们可能认为最没用的《保代考试大纲》。把所有保代考试的知识点比喻成需要收纳的各种具体的东西,如衣服、玩具、书本等;你现在有七个大柜子:分别是股权融资、财务分析、财务顾问、保荐业务监管、债权融资、定价销售、持续督导;每个大柜子又有若干中柜子和小柜子。
构建投行知识体系就是层层打开每一个大柜子、中柜子、小柜子,把里面的东西进行理解和记忆,能够把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记忆、两个相似知识点进行区分, 放入不同的柜子里,然后又能拿出来。
简单举个例子:2019 年《证券法》删除了公开发行公司债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 40%的发行条件。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CB)属于公司债的一种,但是主板中小板的公募 CB 仍然有 40%的限制,而科创板创业板的公募CB 没有 40%的限制,如何记忆呢?因为公司债发行条件删除了 40%的标准是实施注册制的配套改革,公募 CB 既属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也属于公司债。而目前只有科创板创业板实行了注册制,所以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公募CB 也是注册制。
主板中小板的公募 CB 还是核准制,不适用公司债注册制的一些修改条件。
所以主板中小板的公募CB 和科创板创业板的公募CB 是要放到不同的柜子里的。放在相同柜子里的科创板公募 CB、创业板公募 CB 之间的差距就比小, 可以比较记忆,记住其中一个,再记另一个的小差别就行;主板中小板的公募 CB 与科创板、创业板公募 CB 就要分别记忆。
构建投行知识体系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我认为是个终生受益的事情。
我有写备考日记,即当天的复习计划,当天晚上检查是否完成了复习计划, 如果未完成原因是什么。
其次是当天复习的重要的知识点和易错点。
考前的时候把这个备考日记打印出来,看看这些易错点还会犯错吗?考前靠这个方法也巩固了不少知识点,多得了一些分数。
财务分析是我的弱项,对于税法、审计、内控(合计不超过 5 分)我几乎完全放弃,直接瞎蒙。篇幅较长的计算题,我放到考试的最后来做,如果没有熟悉的,也是随便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适当放弃部分复习内容,但是建议放弃的内容不超过 10%,否则通过的难度也会很大。
我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认为考试前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事情都不会有利于复习;走出考场那一刻,任何事情的发生也不会影响考试成绩。但是心态和健康状态是会影响复习和考试的。因此按照考试规划有节奏的复习,心态不能崩。同时要保证良好的精力,专注地一天复习3 小时好过心猿意马地一天复习10 小时。
一些考生平时需要工作,而且年龄大了以后不像在学校的时候能够专注备考, 有很多个人和工作上的事情打扰,游戏、短视频等也会分散注意力。这个时候就要加强自己的自律能力,并且利用一切时间来复习。比如跑步的时候听微课,就可以磨耳朵。我这次考试没怎么听微课(实际上还是在吃饭、上下班途中有听一些微课),是因为这次考试的有些微课是 6 月份以前录制的,听了可能反而有反效果。
三、总结
其实我并没有写很多关于“具体”怎么复习考试的问题,也并不纠结某一个题到底选 A 还是 B,主要还是分享方法论,总结一下:
正确认识和理解保代考试+选择好的复习材料+好的方法论(严格的计划、知识体系、反馈机制、良好的内外部条件)+足够的时间砸下去=考试通过
预祝各位读者能够在艰苦的备考中获得成长的喜悦。感谢阅读。
文章来源: 保荐人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