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位全程班学员的经验贴,22法考er一起来看看她是如何同时备考法考+CFA的情况下,310分拿下法考~本文包括了课程&资料的选择、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客观题主观题的刷题技巧~相信大家可以从这些经验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少走弯路~
参加法考有助于提高法律思维,提前预判生产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简单说来就是增加点法律常识,为财务工作保驾护航。这是对工作的好处。对于生活而言,可以增加法律常识,并且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既然这件事情于公于私都极为有益,那就是必须做的了。
二、课程&资料选择
我选择加入BT教育这个大家庭。因为之前已经在BT学习CFA, 老师们都很有激情,资料精炼,学习资源很好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整块+碎片化),以及从未有BT老师向我做任何业务推销(我挺在意这个,不喜欢被打扰)。
简单说一下常用的BT的学习资源,因为后面备考过程会用到。大概有:基础课,习题课,冲刺课,语音课。App 上的课后习题,周练习,真题练习。课程安排符合学习的规律。
对于考证,核心工作就是:
1)重复重复重复,把知识点刻在脑海里;
2)做题时分析题目中的考点,然后把储存在大脑中相匹配的知识点调取出来。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坚信,按照老师说的做了,就一定能过!所以,所有核心课程都听了一遍。考试就是换个地方做题,所以,题目是必须做的。在极有限的主观题备考阶段,做题>听课。
至于学习资料,我个人完完全全跟着BT教育走,觉得已经很够用,多了也没时间看,而且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分辨究竟哪一个会更好一点。无论哪一个机构,哪些学习资料,说到底都是要自己努力把考点在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痕迹,然后能随时调出来使用。
三、学习方法
过法考的基本要求,认字+坚持(正确的方法)+行动=成功
这个心态很重要,因为认可了通过法考不难,自己能做到这个客观的认知,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首先想的就是想办法解决(调整学习方法),而不是怀疑自己的能力。
其次,合理分配精力,断舍离非必要事项。哪些是非必要事项呢,我的判断标准是,可以不做或者做了内心感到不安。
备考期间,我基本没有出去玩乐,也屏蔽了朋友圈,只关注了BT的老师和家人及几个朋友,也删除了手机上关于玩乐的App。
刚开始每天的安排有学习,运动,娱乐等,后来实操下来除了学习这一项其它都能完成,于是一怒之下,每天的待处理事项除了吃喝就只有学习这一件事了,如果当天学习任务完成得很好,那就就出去散散步,散步的时候听听法考的语音课或者音乐。
最后来谈谈具体的方法。首先要说,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不能强求同样的方法。所以我的方法不一定要照搬,写出来只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可以按个人情况去调整。
我的做法是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学习效率。在学习效率高的时段集中精力上课或做题,效率低的时候就干脆听语音课磨耳朵(多多少少也能听个耳顺,对于记忆会有帮助),这个时候可以顺便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且也当是运动过了。
1关于记忆
考试就是换个地方做题,所以记忆知识点很重要。怎么评判是否记住了呢?
睡前或起床前,躺在床上想想今天或者昨天学习了什么,基本上这个时候能够想起来的,进入考场都能想起来。而这个时候能够想起来,就说明这个知识点已经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了。
把所有学习项目列在一张表上,按科目列出来(听课abc,做题abc),完成了就打勾,方便自己看到进展。当然这张表要加上时间,方便随时检视任务进展。进度慢,找原因,调整学习方法。进度快,奖励一下自己,把任务完成时间提前。但是,我都是进度慢的……
每日安排,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学习放在第一位。如果精神状态确实无法集中,那么就选择轻松一点的,听听案例或者语音课,让自己耳顺。
3关于客观题刷题
BT有分科目的真题册,很好,但是我没有做完。因为5月底有一个CFA二级的考试,我是从6月份开始全心投入学习法考的。这个时候大家跟着BT已经快要完成第一轮的学习了,再加上我学习起来比较慢,最后时间不多了。
我选择了从年度真题开始反向查漏补缺(按照木木老师的说法,做一套题相当于把8科一起复习了一遍)。真题-教材-真题。客观题,只做了4套(2016,2018-2020)。
第一遍真题的限时练习,成绩必然是惨不忍睹的,错的一定不懂,对的也很可能是蒙对的。没关系,从头到尾把题目和答案说一遍。把错题整理出来。把错题再背一遍,看答案不懂的,这个时候就去翻书,把整个知识点弄明白。错题反复看,直到不再错了。
接下来,真题第二遍限时练习,成绩大幅提升,接近及格。剩下的错题少了很多了,直接在App 上反复查看,记忆错题对应的知识点。之后,进行下一年的真题,重复前面学习过程。
考前第三遍限时答题时,看到题目,已经能够快速对接到知识点,妥妥的过关。因为每一年的真题我都要用很多时间去弄懂,所以,App 上做题记录只是刚超过1000而已。模考排行榜上做题3000-4000的,不要太多!最多的8000+!
个人喜欢通过BT的App做题,上面能统计正确率,做题排行,随着训练增加,正确率和排行都在提升,比较有成就感。另外一方面,我们走到哪儿都会带手机,查看错题很方便,方便利用碎片时间记忆知识点。
4关于主观题做题
客观出成绩后到主观考试,大概有40多天吧。时间紧,任务重。大概从上课的第一周开始,老师已经叫做题了,并且让大家把做的题发给老师批改。我尝试着做了一下,不过没有发给老师,因为,不用老师点评都知道有啥问题,就……完全无从下笔。
由于完全跟不上大家的节奏,我就根据自己情况和考试的要求来安排学习了。所以,没有机会给老师点评,但是点评课程我都认真去听,然后对照考试要求和自身情况找差距。接下来分开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说说我的方法吧。
先说论述题。这真的是完全没感觉,不学政治课太多年。翻出网上买的十年真题,把十年真题里的论述题题目,作答要求整理了一遍,然后对照作答要求把参考答案分析了一下,对答题有点思路了(就是弄明白论述题是要我们干啥了),先说观点,再论证,最后总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BT准备了论述题关于十个坚持的背诵参考资料。我整理了一下,就把十个坚持很光棍的记下来了,毕竟这十个坚持是有规律的,从理论到实践。虽然知道要干嘛,但脑袋里这些内容长期匮乏,还是写不出来,为了应试,考前准备了一篇800字的文章,准备背下来,考场上能够用多少用多少。
我准备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据历史经验,这两点内容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沾上点边。可惜,考场上脑海里还一片空白。幸运的是十个坚持还在,而且今年的考题一次就考十个坚持,600字的字数要求,一下就解决了200多个字,然后根据材料凑了个开头结尾,刚好超过600字。心里想着,字虽然少点,但是题目要求的十个坚持我都写了,分数至少能及格。于是安心开始后面的案例题了。
再说案例题。按照老师要求开始写,却发现完全不会写。必须说一说,客观题,对知识点熟悉,利用排除法,也能答对题目。主观题,要求真的是上了一个层次,除了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因为需要把得出结论的原因有理有据的表述出来。
由于无法跟上老师节奏,于是除了上老师的课,余下做题就自己安排了。第一步,2015-2017三年案例题,按科目,说和背,再写。这一步完成了以后,做题的套路就掌握了。
第二步,老师要求看的官方案例,一一背起来,至少能说个大概。第三步,2018-2020的案例题,先做,然后对照答案查漏补缺。经过第一步和第二步,第三步,心里觉得做题没问题,只差核心法条的陈述了。
关于高频考点的核心法条,也尽力去记了,还自己整理成一页纸的方式来记忆(就是把历年真题案例中涉及的法条中四星五星的那些整理在一起),这样重点突出,比较节省时间。主观120,有点出乎意料,这要归功于考场上需要的法条,大约有九成都迅速找到并答上了。
关于查法条,也稍微说一说,考试能通过,这个技能功不可没。对于查法条而言,首先大脑里要对各科知识有一个框架体系,即看到知识点,能快速明白这个知识点是在哪个知识点下面。
BT有安排专门的查找法条的课程,咱很认真的听了,并一起从头查到尾。关于考场实践,老师说合理安排时间,最后留20-30分钟来查法条。我个人是边做边查法条的,因为法条查得很快,大概2分钟左右就能查找到,然后整道题答完整,就不再回头。
如果回头再查,还得把题目熟悉一遍,有点浪费时间。不过这个主要是因为自己能够记住的法条太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在准备阶段,如果可能,还是把高频法条记住比较稳妥。
参加过很多考试,法考是唯一一个考前还坐在考场旁楼梯上静静背资料的考试,大概是因为相信付出就会有希望。在备考法考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做成一件事光有喜欢还不够,真喜欢就还需要坚持。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法考只是开始,愿与更多的法律人同行,渡己渡人。
内部班带学,线上答疑
7天带你掌握民法总则框架
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备考效率拉满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