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审计怎么学有效?审计是让很多人又爱又恨的科目,为何是又爱又恨?之所以爱,是因为能够玩懂审计套路的,很快就可以高分过了;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却是年复一年的挂掉,有人是低分挂掉,有人高分挂掉,那么究其原因到底是为何呢?
一、有一类人无法入门审计,还没正式入门前就放弃了!
为何无法入门审计?因为这跟他想象中的学习有差别。
他的理解学习审计应该就像数学一样,学会“1+1=2”这种知识,有问题有答案,这也是我们从小到大习惯性的学习模式;
或者他以为学习审计,那不就是要学习设计一个审计流程么?应该手把手叫我们怎么去做审计,怎么设计审计工作底稿!
实际上,这些都不是审计的学习思维!这部分人发现学了半个月审计了,怎么感觉“空空如也”,感觉不踏实,感觉什么都没学会的感觉!对的,就是这种感觉!
学完了审计基本原理之后,按照道理应该学习“知识性”的东西了吧,也就是你要带着我做“1+1=2”这种题目了吧,你要带着我开始手把手设计审计流程了吧,你要带着我开始走审计之路了吧!但是很抱歉,审计不是这样!
简单的说,审计就是“玩文字”,跟司法考试有区别也有不同,司法考试也是“玩文字”,在一个字眼里面可以跟你玩好多题目,这一点是类似的;但是也有一点不一样,司法考试涉及很多法律知识,一大堆法律知识,需要你去判断合同有效么,物权转移有效么,犯了什么罪,需要怎么数罪并罚,行政复议找谁,但是审计基本全篇没有这么强的知识,因为审计流程本身就非常简单,也就是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那么基本全部都是在文字中打转,所以让你觉得有点空!
这就是为何有人死都无法入门审计的缘故,因为跟他期待的审计有区别!学了一个月还是空空的感觉,有点难受!
所以要尽快转变思维,习惯审计的学习方式,文字怎么考核,例题全部会告诉你!
来给你们几道玩文字的案例:
原文: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考试设置的错误: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你看,就算你完全不懂什么是重大错报风险,我写出来,你也能够判断错误,就这么一个考点考了四五年!
再举例:
原文: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者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考试设置的错误:审计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者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就算你完全没学过,你看到这两句话也知道哪里错了,就这么一个考点考过2-3年!这就是审计!
可能你们有人要说,这么细?其实不是的,常考的这些文字基本都在前面见过了,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熟悉即可!去理解“坑”在哪里,不是去死记硬背!所以不用太担心!
二、有一类人学了,感觉学懂了,感觉考试也考的很好,但是还是出来成绩就是挂了!
有一类人,应该是绝大多数人,学习审计的时候很轻松,因为习惯这种模式,但是死都过不了关!为何呢?
基本的原因就是他太看重自己的理解,而忽视了原文!
我最近把2012年-2019年的题目全部做了一遍,我发现一个问题:
1、单选题比较考核对文字的理解,比如前面那两个例子,抠字眼其实就是抠理解!这里很多人没有问题!
2、多选题就是看“记忆”。我可以把任何一道单选题精准定位到教材的原位置,基本是一个字不变的找到,只有极个别极个别的多选题目需要你去发挥理解,可能2%都不到。这就要求什么呢?要求我们的“记忆”,但是这个记忆并不是说要像你以前学习文言文一样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做到“熟悉”,对所有的多选题涉及到的地方都要不断的熟悉,不断的翻,并不要求一字不漏的背下来!这些考点的重合度基本也是95%以上,根本不担心不知道!所以今年我准备把这些点给你们总结一下!
3、主观题!其实主观题大家分数差距不大,不会有问题,根本不担心!但是我们挂掉的同学往往本末倒置,去担心主观题学不好,其实所有挂掉的人都是客观题出现了问题!要么是单选理解不到位,要么是多选不熟悉教材!
所以,挂掉的同学就以下几个原因:
1、对文字的理解还是没到位。本质上就是陷入了做真题背答案的境地,没去理解意思!
2、对教材或者讲义极度不熟悉。判断你审计能否100%过关的标准之一,你就直接看讲义有没有翻烂!
3、至于主观题,你只要去训练几年的真题,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不会出现大问题!
相关阅读: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