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来自BT学院CPA考试培训明星老师李彬:离CPA正式考试大概还有7个多月,时间不会差,只要我们真的把控这些时间~

今晚咱们的课程就不设置长了,我讲完存货,把给你们梳理清楚资产篇的三段论~

然后我就想给你们自己把前面所学全部复习一遍,然后就做存货的习题,正确错误无所谓,今晚我陪你们一起改进做题能力~

 

做完之后要重新做1-2遍,明天白天拿出今天的习题看一下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不只是学到了知识,我觉得更学到了以下几点:

 

1、学会了不断重复!当你看书看得有点晕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回翻一下是很好的,千万别总是往前冲,但是总是不消化!你们还记得么,我感觉你们大脑在发热的时候我就会带你们复习一下!这样你们可以更加清晰!

 

2、学会了从题目到讲义!假如遇到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如果正向学习有点小BUG,那么看完例题再去读内容其实是一个快速的学习路径!

 

3、学会了学懂和纠缠的区别!你们还记得摊余成本么?实际上对于一个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债券的人来说,你想学的很透?要搞懂什么叫做实际利率,我认为不太可能!但是就算我不懂这个东西,丝毫不影响我把摊余成本这个方法给学懂,因为这就是套路!其实知识就是套路!

 

4、找到了融会贯通的感觉! 比如就拿前言来讲,确实不难啊,因为都是皮毛,但是你们会发现一个好玩的事情,你看三遍之后你以为你懂了,但是你早读之后又有新的感觉了,有一种更加清晰的感觉,这就是逐步找到融会贯通的感觉,这也是cpa得高分的技巧!

 

5、学会了动笔!上课的时候我说你们如果有点乱了,就把每个黑标题给列出来,懂一个叉掉一个!这样就不会乱了!其实画框架没有那么神秘,就是乱画,帮助大脑形成结构,不需要用什么软件!

 

那么,很多人觉得入门有点慢了,实际上也有人无法入门,那么,为何他们有些人无法入门呢?其实我以前也经历过,这要是几个原因:

 

1、最大的原因还是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学习,以为学习就是老师讲完就完全不用思考,好比“1+1=2”,于是你就记住了“1+1=2”,这种同学的思维要逐步转变,慢慢的让思维的转化能力提升起来!

 

对于这种同学,你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转变内心,告诉自己,CPA绝对是有点难度的!然后打起12分的精神!

 

2、第二种同学有点跟不上的原因就跟第一种同学不一样了,这种同学的问题就是“考虑太多”!想一次性学的很透!

 

比如我举例:前言的特点是入门,也就是简单介绍一些你们未来会涉及哪些东西,我们的考虑是很多零基础的,所以前言的深度是不高的,而且教材的很多编排也是前后交叉,比如第一章的有些地方也会涉及到“资产减值损失”“折旧”这些语言,所以我们的前言就只是一个简单介绍~但是这个跟很多人的学习思路出现了冲突,他的学习是想从第一页考试就要每个词都要学清楚,所以这种思维迟迟无法纠正!

 

比如:利润表的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净敞口套期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收益

 

这个公式有很多陌生的名词,如果按照传统学习法,应该去学习最基础的会计,把每个项目都全部熟悉了,最后得出这个公式~但是很多人实际上没有任何基础,那么这里我们只需要学习到营业利润是由哪些项目影响,至于具体哪个项目代表什么?我们再前言就没必要纠缠,我们可以往后学,都会逐步的迎刃而解!

 

再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这里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管理费用(企业管理部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销售费用(企业专设销售部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其他业务成本(企业出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研发支出(企业研发无形资产时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贷:累计折旧

 

前言的本意是为了介绍固定资产折旧这个概念,为何要提前介绍呢?因为第一章第二章就或多或少的涉及,如果不提前介绍,你在学到第一章第二章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

 

那么具体计入哪个科目?可以展开讲,什么计入制造费用!什么计入管理费用!展开讲了之后内容就特别的深,特别深之后很多人就会晕掉了,那么前言就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你了解即可!只需要做到后面看到折旧这两个字是什么东西就可以了!

 

这就是前言的意义所在,并不是让大家在前言就学的非常深,好像什么都要学透,没必要~真的开始是从总论开始的~

 

所以,各位保持谨慎,我们将CPA的六科融会贯通,一起前行~

 

最后,这是我们最近的课程安排,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考计划选择听课。
CPA考试培训免费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