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运用流程
确定测试目标 |
控制测试的目的是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只有认为控制设计合理、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才有必要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实施测试。 |
||
定义总体 |
同质性 |
总体中的所有项目应该具有同样的特征。例如,出口和内销业务的处理方式不同,则注册会计师应分别评价两种不同的控制情况,因而出现两个独立的总体。 |
|
适当性 |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特定的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 |
||
完整性 |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注册会计师通常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
||
定义抽样单元 |
1、定义的抽样单元应与审计测试目标相适应。 2、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3、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 |
||
定义偏差构成条件 |
在控制测试中,偏差是指偏离对设定控制的预期执行。在评估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认为必要的所有环节。 |
||
定义测试期间 |
注册会计师通常在期中实施控制测试。由于期中测试获取的证据只与控制截止期中测试时点的运行有关,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如何获取关于剩余期间的证据。注册会计师可以有两种做法。 |
||
(1)将测试扩展至在剩余期间发生的交易,以获取额外的证据。(即测试整个会计期间) |
(1)期中实施初始测试。(2)估计总体的特征。有时,虽然审计期间尚未结束,已发现的偏差数量就已经超过允许的偏差数,注册会计师可能决定中止控制测试。 |
||
(2)不将测试扩展至在剩余期间发生的交易。(即测试期初到期中) |
总体只包括年初到期中测试日为止的交易,测试结果只能针对这个期间进行推断,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替代方法测试剩余期间的控制有效性。 |
1.确定抽样方法
选取样本时,只有从抽样总体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项目,注册会计师才能根据样本的测试结果推断有关总体的结论。
方法 |
说明 |
统计抽样 |
非统计抽样 |
简单随机选样 |
相同数量的抽样单元组成的每种组合被选取的概率都相等。注会可以使用计算机或随机数表获得所需的随机数,选取匹配的随机样本。 |
√ |
√ |
系统选样 |
(1)确定选样间隔。选样间隔=总体中抽样单元的总数量/样本规模 在第一个间隔中确定一个随机起点,从这个随机起点开始,按照选样间隔,从总体中顺序选取样本。 (2)总体中每一个抽样单元被选取的机会都相等,但使用系统选样方法要求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的。 |
在总体随机分布时适用 |
√ |
随意选样 |
注册会计师要避免任何有意识的偏向或可预见性,从而保证总体中所有项目都有被选中的机会,是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
× |
√ |
整群选样 |
从总体中选取一群(或多群)连续的项目。整群选样通常不能在审计抽样中使用。 |
× |
× |
控制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方法时,注册会计师必须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和系统选样中选择一种方法。
【例题10·多选题】下列选取样本的方法中,可以在统计抽样中使用的有 ( )(2014年A卷) A.使用随机数表选样 B.随意选样 C.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 D.系统选样 【答案】 ACD 【解析】选项B,随意选样虽然也可以选出代表性样本,但是其属于非随机基础选样方法,因而不能在统计抽样中使用。 |
2. 确定样本规模
影响因素 |
与样本规模的关系 |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
反向变动 |
可容忍偏差率 |
反向变动 |
预计总体偏差率 |
同向变动 |
总体规模 |
影响很小 |
3. 选取样本并对其实施审计程序
情形 |
应对措施 |
无效单据 |
能合理确信该收据的无效是正常的,且不构成对设定控制的偏差,则选取其他单据来替代。 |
未使用或者不适用的单据 |
如选取到空白单据或者选取的项目不适用于事先定义的偏差,如果合理确信该交易不适用且不构成控制偏差,则选取其他交易来替代 |
对总体估计错误 |
若高估了总体的规模和编号范围,选取的样本中超出实际编号的所有数字都被视为未使用单据。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要用额外的随机数字代替这些数字,以确定对应的适当单据。 |
在结束之前停止测试 |
在对样本的第一部分进行测试时就发现了大量偏差,不用测试其余部门就能确定样本的结果不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要重新估计重大错报风险并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进行测试。 |
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检查 |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选取的每个项目,实施适合于具体审计目标的审计程序; 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或适当的替代程序,考虑在评价样本时将该样本项目视为控制偏差。 |
【例题11·单选题】在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时,下列情形中,注册会计师不能另外选取替代样本的是( )(2017年) A.单据丢失 B.单据不适用 C.单据无效 D.单据未使用 【答案】A 【解析】无效单据、未使用或者不适用的单据,应当选取其他单据来替代。但是如果找不到该单据(单据丢失),或出于其他原因注册会计师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检查,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使用替代程序测试控制是否适当运行。 |
1. 计算偏差率
样本偏差率就是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评估,因而在控制测试中无须另外推断总体偏差率,但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2. 考虑抽样风险
如果总体偏差率(即样本偏差率)低于可容忍偏差率,注册会计师还要考虑实际的总体偏差率仍有可能大于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
【例题12·简答题】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本年度银行存款账户数一直为60个。甲公司财务制度规定,每月月末由与银行存款核算不相关的财务人员H针对每个银行存款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A注册会计师决定运用统计抽样方法测试该项控制在全年的运行有效性。相关事项如下: (1)A注册会计师计算了各银行存款账户在2011年12月31日余额的标准差,作为确定样本规模的一个因素。 (2)在确定样本规模后,A注册会计师采用随机数表的方式选取样本。选取的一个银行存款账户余额极小,A注册会计师另选了一个余额较大的银行存款账户予以代替。 (3)在对选取的样本项目进行检查时,A注册会计师发现其中一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甲公司银行存款出纳Ⅰ代为编制,A注册会计师复核后发现该表编制正确,不将其视为控制偏差。 (4)在对选取的样本项目进行检查后,A注册会计师将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除以样本规模得出的数值作为该项控制运行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 (5)假设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为10%,样本规模为45。测试样本后,发现1例偏差。当信赖过度风险为“10%”、样本中发现的偏差率为“1”时,控制测试的风险系数为“3.9”。 要求: (1)计算确定总体规模, 并简要回答在运用统计抽样方法对某项手工执行的控制运行有效性进行测试时,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 (2)针对事项(1)至(4),假设上述事项互不关联,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3)针对事项(5),计算总体偏差率上限。 【答案】 (1)总体规模=60个账户×12月=720个 运用统计抽样方法对某项手工执行的控制运行有效性进行测试时,确定样本规模时,除非总体非常小,一般而言,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几乎为零。对小规模总体而言,总体规模越大,则样本规模也应该越大。 (2)针对(1)至(4)项: ①第(1)项,注册会计师做法不正确。本题中注册会计师运用统计抽样方法进行的是控制测试,无须计算标准差。标准差的计算是在细节测试中运用的,所以在控制测试中将标准差作为确定样本规模的因素是不正确的。 ②第(2)项,注册会计师做法不正确。在审计抽样中,需要根据抽样的结果推断总体,利用随机数表选择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随意更换了样本,则审计抽样就不具有代表性了,而且控制测试是不考虑余额的,所以此处替换样本的做法不恰当。 ③第(3)项,注册会计师的做法不正确。A注册会计师是在控制测试中执行审计抽样,目的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控制是否有效运行,虽然报表编制正确,但是其错误在于没有按照控制规定由H编制,而是由不应当承担该职责的出纳I编制,所以表明该项控制没有得到有效运行,所以属于一项控制偏差。 ④第(4)项,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正确。 (3)总体偏差率上限=3.9/45×100%=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