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
第二天给你们安排的是第7章到第12章的精华总结内容。同样的,你们先把今天的内容全部都过一遍,在看的过程中查漏补缺,然后再做今天给你们安排的题目(今天主要是一些精选真题的组卷),你们去做我们题库安排的【今日必做题】即可,对于错题要及时消化巩固。
第七章 期权价值评估
(一)内在价值和时间溢价
期权价值 |
期权价值=内在价值+时间溢价 |
内在价值 |
(1)指期权立即执行产生的经济价值。 (2)内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期权标的资产的现行市价与期权执行价格的高低。 ①当执行期权能给持有人带来正回报时,称该期权为“实值期权”(溢价状态),可能执行,可能不执行; ②当执行期权将给持有人带来负回报时,称该期权为“虚值期权”(折价状态),不会被执行; ③当资产的现行市价等于执行价格时,称期权为“平价期权”,不被执行。 |
时间溢价 |
(1)时间溢价=期权价值-内在价值 (2)时间溢价是时间带来的“波动的价值”,是未来存在不确定性而产生的价值,不确定性越强,期权时间价值越大 |
(二)影响期权价值的因素
变量 |
美式看涨期权 |
美式看跌期权 |
欧式看涨期权 |
欧式看跌期权 |
股票市价 |
+ |
- |
+ |
- |
无风险利率 (无风险利率越高,执行价格的现值越低) |
+ |
- |
+ |
- |
执行价格 |
- |
+ |
- |
+ |
预期红利 (期权有效期内发放红利会降低股价) |
- |
+ |
- |
+ |
到期期限 |
+ |
+ |
不确定 |
不确定 |
股价波动率(最重要) |
+ |
+ |
+ |
+ |
1.复制原理和套期保值原理
原理 |
构造借款买股票的投资组合,作为期权等价物 |
套期保值率 |
|
借款数额 |
|
2.风险中性原理
原理 |
假设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中性的,所有证券的期望报酬率都应当是无风险报酬率。风险中性的投资者不需要额外的收益补偿其承担的风险。 |
步骤 |
①求上行概率 期望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上行概率×股价上升百分比+下行概率×股价下降百分比 ②求期权到期日期望价值 期权到期日的期望价值=上行概率×Cu+下行概率×Cd ③求期权现值 期权现值=到期日的期望价值/(1+持有期无风险报酬率) |
3.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单期二叉树定价模型:风险中性原理的应用
其中:
4.看涨期权-看跌期权平价定理
对于欧式期权,假定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有相同的执行价格和到期日,则下述等式成立:
看涨期权价格C-看跌期权价格P=标的资产的价格S-执行价格的现值PV(X)
第八章 企业价值评估
股权现金流量模型 |
永续增长模型 |
![]() |
两阶段增长模型 |
股权价值=t=1n股权现金流量t(1+股权资本成本)t+股权现金流量n+1/(股权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1+股权资本成本)n |
|
实体现金流量模型 |
永续增长模型 |
|
两阶段增长模型 |
|
(一)三大基本模型
市盈率模型 |
市盈率 |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市盈率×目标企业每股收益 |
|
驱动因素 |
增长潜力(关键因素)、股利支付率和风险(股权资本成本的高低与风险有关) |
|
公式 |
|
|
适用性 |
最适合连续盈利,经营稳定的 |
|
优点 |
(1)计算市盈率的数据容易取得,并且计算简单; (2)市盈率把价格和收益联系起来,直观地反映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3)市盈率涵盖了风险补偿率、增长率、股利支付率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综合性。 |
|
局限性 |
如果收益是负值,市盈率就失去了意义 |
市净率模型 |
市净率 |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市净率×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 |
|
驱动因素 |
股东权益净利率(关键因素)、股利支付率、增长潜力和风险(股权成本)。 |
|
公式 |
|
|
适用 |
需要拥有大量资产、净资产为正值的企业 |
|
优点 |
(1)市净率极少为负值,可用于大多数企业; (2)净资产账面价值的数据容易取得,并且容易理解; (3)净资产账面价值比净利稳定,也不像利润那样经常被人为操纵; (4)如果会计标准合理并且各企业会计政策一致,市净率的变化可以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 |
|
局限性 |
(1)账面价值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如果各企业执行不同的会计标准或会计政策,市净率会失去可比性; (2)固定资产很少的服务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净资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不大,其市净率比较没有实际意义; (3)少数企业的净资产是负值,市净率没有意义,无法用于比较。 |
市销率模型 |
市净率 |
市销率=每股市价/每股营业收入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 |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市销率×目标企业每股销售收入 |
|
驱动因素 |
营业净利率(关键因素)、股利支付率、增长率和风险(股权成本)。 |
|
公式 |
|
|
适用 |
销售成本率较低的服务类企业,或者销售成本率趋同的传统行业的企业。 |
|
优点 |
(1)它不会出现负值,对于亏损企业和资不抵债的企业,也可计算出一个有意义的市销率; (2)它比较稳定、可靠,不容易被操纵; (3)市销率对价格政策和企业战略变化敏感,可以反映这种变化的后果。 |
|
局限性 |
不能反映成本的变化,而成本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和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
(二)相对价值模型的应用
修正的市价 比率 |
修正 市盈率 |
①在市盈率的驱动因素中,关键变量是增长率 ②修正平均市盈率法 ☛修正平均市盈率=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可比企业平均预期增长率×100)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标企业预期增长率×100×目标企业每股收益 ③股价平均法:根据各可比企业的修正市盈率估计目标公司的价值,然后将得出的股票估值进行算术平均 |
修正 市净率 |
①在市净率的驱动因素中,关键变量是权益净利率 ②修正平均市净率法 ☛修正平均市净率=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可比企业平均预期权益净利率×100)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修正平均市净率×目标企业预期权益净利率×100×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 ③股价平均法:根据各可比企业的修正市净率估计目标公司的价值,然后将得出的股票估值进行算术平均 |
|
修正 市销率 |
①在市销率的驱动因素中,关键变量是销售净利率 ②修正平均市销率法 ☛修正平均市销率=可比企业平均市销率÷(可比企业平均预期销售净利率×100)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修正平均市销率×目标企业预期销售净利率×100×目标企业每股销售收入 ③股价平均法:根据各可比企业的修正市销率估计目标公司的价值,然后将得出的股票估值进行算术平均 |
第九章 资本结构
经营杠杆系数 |
P单价、V单位变动成本、Q销售量、S营业收入、VC变动成本总额、F总固定成本 |
财务杠杆系数 |
PD优先股股利、I债务利息、T所得税税率 |
联合杠杆效应 |
|
第十章 长期筹资
长期借款筹资 |
定义 |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借款 |
|
特点 |
①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到期偿还 ②不论企业经营好坏,需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固定的负担 ③其资本成本一般比普通股筹资成本低,且不会分散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
||
保护性条款 |
一般性 保护条款 |
①对借款企业流动资金保持量的规定; ②对支付现金股利和再购入股票的限制; ③对净经营性长期资产总投资规模的限制; ④限制其他长期债务; ⑤借款企业定期向银行提交财务报表; ⑥不准在正常情况下出售较多资产; ⑦如期缴纳税费和清偿其他到期债务; ⑧不准以任何资产作为其他承诺的担保或抵押; ⑨不准贴现应收票据或出售应收账款,以避免或有负债; ⑩限制租赁固定资产的规模 |
|
特殊性 保护条款 |
①贷款专款专用; ②不准企业投资于短期内不能收回资金的项目; ③限制企业高级职员的薪金和奖金总额; ④要求企业主要领导人在合同有效期间担任领导职务; ⑤要求企业主要领导人购买人身保险;等等。 |
||
优缺点 |
①优点:筹资速度快、借款弹性好 ②缺点:财务风险大、限制条款多 |
||
长期债券筹资 |
定义 |
债券的发行价格是债券发行时使用的价格,即投资者购买债券时所支付的价格 |
|
优缺点 |
①优点:筹资规模较大;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②缺点:发行成本高;信息披露成本高;限制条件多 |
1.普通股筹资的 优缺点 |
优点 |
没有固定利息负担;没有固定到期日;财务风险小;能增加公司的信誉;筹资限制较少;在通货膨胀时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 |
缺点 |
普通股资本成本较高;会增加股东,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信息披露成本大,也增加了公司保护商业秘密的难度;股票上市会增加公司被收购的风险。 |
|
2.普通股的发行 |
普通股的发行方式 |
股票的发行方式,可按不同标准分类:(1)以发行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2)发行中是否有中介机构为标准,可划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包销、代销);(3)发行中是否带来现款为标准,划分为有偿增资发行、无偿增资发行和搭配增资发行。 |
普通股 发行定价 |
公开增发股票的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的均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80%。 |
|
3.配股 |
含义 |
向原普通股股东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折价)配售一定数量新发行股票的融资行为。 |
配股权 |
一种短期的看涨期权 |
|
配股价格 |
网上定价,由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协商确定 |
|
配股条件 |
上市公司向原股东配股的,除了要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一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拟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30%; (2)控股股东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承诺认配股份的数量; (3)采用证券法规定的代销方式发行。 |
|
配股除权 价格 |
配股除权参考价=(配股前股票市值+配股价格×配股数量)/(配股前股数+配股数量) =(配股前每股价格+配股价格×股份变动比例)/(1+股份变动比例) 当所有股东都参与配股时,股份变动比例(即实际配售比例)等于拟配售比例。如果除权后股票交易市价高于该除权参考价,这种情形使得参与配股的股东财富较配股前有所增加,一般称之为填权;反之股价低于除权参考价则会减少参与配股股东的财富,一般称之为贴权。 |
|
配股权价值 |
一般来说,老股东可以以低于配股前股票市价的价格购买所配发的股票,即配股权的执行价格低于当前股票价格,此时配股权是实值期权,配股权具有价值。 每股股票配股权价值=(配股除权参考价-配股价格)/购买一股新配股所需的原股数 |
|
4、增发新股 |
公开增发 |
发行对象:没有特定的发行对象,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均可以认购。 发行方式:通常为现金认购 |
非公开增发 |
发行对象:①机构投资者;②大股东及关联方 发行方式:不限于现金,还包括股权、债权、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非现金资产 |
1.优先股筹资 |
必要 报酬率 |
同一公司的优先股股东的必要报酬率比债权人高,同一公司的优先股股东的必要报酬率比普通股股东低。 |
|
优点 |
(1)与债券相比,不支付股利不会导致公司破产;没有到期期限,不需要偿还本金。 (2)与普通股相比,发行优先股一般不会稀释股东权益。 |
||
缺点 |
(1)优先股股利不可以税前扣除,是优先股筹资的税收劣势。 注:按金融工具准则,对于分类为金融负债的优先股,优先股股利可以税前扣除,但投资者需缴个人所得税;对于分类为权益工具的优先股,优先股股利不可以税前扣除,但投资者可免缴个人所得税。 (2)优先股的股利通常被视为固定成本,与负债筹资的利息没有什么差别,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并进而增加普通股的成本。 |
||
2.附认股权证债券筹资 |
特征 |
认股权证是公司向股东发放的一种凭证,授权其持有者在一个特定期间以特定价格购买特定数量的公司股票。 |
|
筹资成本 |
处于债务市场利率和税前普通股成本之间,才可以被发行人和投资人同时接受 |
||
优缺点 |
优点 |
可以降低相应债券的利率。通过发行附有认股权证的债券,是潜在的股权稀释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利息。 |
|
缺点 |
灵活性较少;附带认股权证的债券发行者,主要目的是发行债券;认股权证的执行价格,一般比发行时的股价高,如果将来公司发展良好,股票价格会大大超过执行价格,原有股东会蒙受较大损失;附带认股权证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于债务融资。 |
||
3.可转换债券 筹资 |
特征 |
(1)由负债转换为普通股,不增加额外的资本;认股权证会带来新的资本 (2)是一种期权,证券持有人可选择转换,也可选择不转换而继续持有 |
|
转化价格 |
可转换债券发行之时,明确了以怎样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这一规定的价格就是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也称转股价格),即转换发生时为取得普通股支付的实际价格 |
||
转换比率 |
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
||
相关条款 |
赎回条款 |
设置的目的: (1)可以促使债券持有人转换股份,因此又被称为加速条款; (2)可以使发行公司避免市场利率下降后,继续向债券持有人按较高的票面率支付利息所蒙受的损失。 |
|
回售条款 |
保护债券投资人的利益;有利于吸引投资者 |
||
强制性转换条款 |
保证债券顺利地换成股票,扩大权益筹资 |
||
底线价值 |
纯债券价值和转换价值两者中较高者 |
||
资本成本 |
可转换债券的税前筹资成本应在普通债券利率与税前股权成本之间 |
1.租赁的分类
|
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 |
其他租赁 |
特征 |
(1)短期租赁是指在租赁期开始日,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的租赁。包含购买选择权的租赁不属于短期租赁。 (2)承租人在判断是否是低价值资产租赁时,应基于全新状态下的价值评估,不应考虑资产已被使用的年限。 |
对除采用简化处理的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外的租赁 |
税务 处理 |
采用简化处理,将租赁付款额按照租赁期均匀扣除 |
(1)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未约定是公允价值)+相关费用 (2)租赁付款额不能直接税前扣除,应提取折旧,分期扣除 |
2.租赁现金流
1.短期租赁和低价值 资产租赁 (租赁费可以抵税) |
(1)承租人租赁期的现金流量=-租金×(1-所得税税率) (2)自行购买的现金流量 ①初始现金流量=-购买设备支出 ②营业现金流量:折旧抵税=折旧×T;-税后维护保养成本 ③回收余值的现金流量:期末资产余值变现价值+变现损失抵税(-变现收益纳税) |
2.其他租赁 (租赁费不可以抵税) |
(1)期末所有权不转移 租赁期现金流量:-租金;折旧抵税=折旧×T 终结点现金流量=变现价值+变现价值抵税=(计税基础-已提折旧)×T (2)期末所有权转移 租赁期现金流量:-租金;折旧抵税=折旧×T 终结点现金流量:-买价;期末资产余值变现价值+变现损失抵税(或-变现收益纳税) |
3.租赁存在的原因及决策分析
租赁存在的原因 (承租人角度) |
节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 |
租赁决策分析 |
租赁净现值=租赁的现金流量总现值-借款购买的现金流量总现值 实务中通常采用有担保债券的税后利率作为折现率,它比无风险利率稍微高一点。 当,租赁净现值>0,选择租赁;当,租赁净现值<0,选择购买。 |
【彬哥笔记】财务管理主要关注估值。由于税法的相关规定将影响税后现金流量,故财务管理将采用税法的角度而不是会计的角度看待租赁问题 |
第十二章 营运资本管理
1.营运资本投资策略
种类 |
特点 |
适中型投资策略 |
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总计的最小化,此时短缺成本和持有成本大体相等 |
保守型(宽松的) |
较高的流动资产/收入比率;承担较大的流动资产持有成本,短缺成本较小。 |
激进型(紧缩的) |
较低的流动资产/收入比率;节约流动资产的持有成本,但公司要承担较大的短缺成本 |
2.营运资本筹资策略
种类 |
含义 |
特点 |
易变现率 |
||
经营低谷 |
经营高峰 |
||||
适中型 |
波动性流动资产=短期金融负债 长期资产+稳定性流动资产=股东权益+长期债务+经营性流动负债 |
风险收益适中 |
易变现率=1 |
易变现率<1 (存在净金融资产),数值越小风险越大 |
|
激进型 |
波动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负债 长期资产+稳定性流动资产>股东权益+长期负债+自发性流动负债 |
资本成本低, 风险收益均高 |
易变现率<1 |
||
保守型 |
波动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负债 长期资产+稳定性流动资产<股东权益+长期负债+自发性流动负债 |
资本成本高, 风险收益均低 |
易变现率>1 (存在净金融资产) |
1.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分析
(1)成本分析模型 |
机会成本 |
跟现金持有量呈正比例变动 |
管理成本 |
与现金持有量之间无明显的比例关系 |
|
短缺成本 |
跟现金持有量呈现反比例变动 |
|
总结 |
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即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
|
(2)存货模式 |
机会成本 |
跟现金持有量呈正比例变动 |
交易成本 |
跟现金持有量呈现反比例变动 |
|
总结 |
当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证券变现的交易成本时,现金管理的相关总成本最低 机会成本=平均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息率=C/2×K 交易成本=交易次数×每次交易成本=年需要量/现金持有量×每次交易成本=T/C×F 当C/2×K=T/C×F |
|
优缺点 |
优点:现金持有量的存货模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 缺点:该模型假设现金需要量恒定;(2)该模型假定现金的流出量稳定不变,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
|
(3)随机模型 |
基本思路 |
|
现金存量下限 |
受企业每日的最低现金需要量、管理人员的风险承受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
|
现金返回线 |
下限L,与返回线正相关 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b,与返回线正相关 预期每日现金余额波动的标准差δ,与返回线正相关 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i,与返回线负相关 现金存量的上限H与最优现金返回线R之间的距离,是最优现金返回线R与现金存量的下限L之间距离的2倍,即:H-R=2(R-L),等价转化:H=3R-2L |
|
特点 |
随机模式建立在企业的未来现金需求总量和收支不可预测的前提下,因此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比较保守 |
(一)储备存货的成本
1.取得成本 |
订货成本=固定订货成本+变动订货成本=F1+D/Q×K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 F1是订货的固定成本,Q是每次进货量,K是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D是存货年需要量,单价用U表示,购置成本常用DU表示。 |
2.储存成本 |
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F2+Kc×Q/2 储存变动成本=年平均库存量×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 |
3.缺货成本 |
缺货成本=每次的平均缺货量×单位缺货成本×订货次数 |
(二)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基本原理 |
变动储存成本=变动订货成本 |
决策前提 |
假设无缺货,因此无缺货成本。 |
相关公式 |
|
(三)基本模型的拓展
(1)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量并无影响 再订货点(R):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 R=L×d=交货时间×每日需求量 |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设每批订货数为Q,每日送货量为P,每日耗用量d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D/Q×K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量×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Q/2×(1-d/p)×Kc |
(四)保险储备
基本原理 |
①若平均交货时间(订货提前期)和每日需要量存在不确定性,为避免缺货,需加大再订货点,再订货点增加的部分,即为保险储备量 ②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平均每日需要量×平均交货时间+保险储备量 |
最优保险储备量 |
①使缺货成本与保险储备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 ②缺货成本=每次的平均缺货量×单位缺货成本×订货次数 ③保险储备成本=保险储备量×单位变动储存成本 ④保险储备量一般从0(不设置保险储备)开始,按照交货期内各种可能的需求量的递增幅度递增,直至不会面临缺货为止 |
(五)付息方式和现金折扣
1.放弃现金折扣成本
单利计算 |
|
复利计算 |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 |
相关决策 |
若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率>短期贷款率或短期投资收益率,则折扣期内付款; 若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率<短期贷款率或短期投资收益率,则信用期付款; 若展期付款所降低的折扣成本>展期付款的信用损失,则展期信用 |
2.短期借款信用条件
项目 |
有效年利率 |
有效年利率与报价利率 |
周转信贷协议 |
就未使用部分,支付承诺费 |
有效年利率>报价利率 |
补偿性余额 |
保有一定比例的银行存款 =报价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率) |
有效年利率>报价利率 |
收款法 |
到期支付本息和 |
有效年利率=报价利率 |
贴现法 |
先扣利息,到期还本金 =报价利率÷(1-报价利率) |
有效年利率>报价利率 |
加息法 |
|
有效年利率=2×报价利率 |
【小技巧】考试最常考的是周转信贷协议和补偿性余额,可以不必死记公式,回归利率的本质:利息÷本金,就是用实际要付给银行的利息÷实际收到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