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成本 |
不相关成本 |
||
1.边际成本 |
业务量变动一个单位时成本的变动部分 |
1.沉没成本 |
由于过去已经发生的,现在和未来决策无法改变的成本 |
2.机会成本 |
放弃另一个方案提供收益的机会 |
||
3.重置成本 |
目前从市场上购置一项原有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又称为现时成本或现行成本,与之对应的概念是账面成本 |
2.不可避免成本 |
通过管理决策行动而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约束性固定成本 |
4.付现成本 |
需要在将来或最近期间支付现金的成本,是一种未来成本 |
||
5.可避免成本 |
当方案或者决策改变时,可避免成本可以避免或其数额发生变化 |
3.不可延缓成本 |
相对于可延缓成本而言,是指必须在企业计划期间发生,否则就会影响企业大局的已选定方案的成本 |
6.可延缓成本 |
同已经选定、但可以延期实施而不会影响大局的某方案相关联的成本 |
||
7.专属成本 |
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种、某批或某个部门的固定成本 |
4.共同成本 |
需要由几种、几批或有关部门共同分担的固定成本。共同成本具有共享性、基础性和无差别性等特征。 |
8.差量成本 |
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异数 |
5.无差别成本 |
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之间没有差别的成本。 |
问题 |
决策方法 |
亏损产品是否停产 |
关键看该产品或部门能否给企业带来正的边际贡献。如果是正的边际贡献,则不应停产,否则,应停产。 |
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 |
进行差额成本分析,即比较两种方案的相关成本,选择成本低的方案即可。 注意:比较相关成本时,需要考虑企业是否有剩余生产能力。如果有,则只需考虑变动成本,如果没有,则还需考虑追加设备投资所带来的专属成本。同时要把剩余生产能力的机会成本考虑在内。 |
订货价格有时会低于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平均单位成本,企业是否应该接受 |
比较订单所提供的边际贡献是否能够大于该订单所引起的相关成本。 |
当存在约束(瓶颈)资源时,企业如何确定优先生产哪种产品 |
主要考虑如何安排生产才能最大化企业总的边际贡献。 单位限制资源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边际贡献/该单位产品所需限制资源量 |
既可直接对外销售,也可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是否加工后再出售 |
采用差量分析法,即比较这两种方案的利润,选择利润高的方案即可。 【注意】进一步深加工前的半产品所发生的成本,都是无关的沉没成本。进一步深加工的相关成本只包括进一步深加工所需的追加成本,相关收入则是加工后出售和直接出售的收入之差。 |
【例题1·单选题】甲公司生产销售乙、丙、丁三种产品,固定成本50 000元。除乙产品外,其余两种产品均盈利。乙产品销量2 000件,单价105元,单位成本110元(其中:单位直接材料费用20元,单位直接人工费用35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45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10元)。假定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在短期经营决策时,决定继续生产乙产品的理由是( )。(2018年) A. 乙产品单价大于20元 B. 乙产品单价大于55元 C. 乙产品单价大于80元 D.乙产品单价大于100元 【答案】D 【解析】在短期内,如果企业的亏损产品能够提供正的边际贡献,就应该继续生产乙产品。乙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单位直接人工成本+单位变动制造费用=20+35+45=100(元),所以乙产品单价大于100元,就应该继续生产乙产品。 |
1、销售定价决策原理
(1)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价格单个厂商无法左右,只是均衡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2)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厂商对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3)完全垄断市场,企业自主决定产品价格。
2.销售产品定价方法
定价方法 |
具体阐述 |
||
成本加成定价法 |
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成本基数,在此基础上加上一定的“成数”。成本基数,可以是完全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 |
||
完全成本加成法 |
成本基数是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加成”内容包括非制造成本及合理利润。 |
||
变动成本加成法 |
成本基数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加成”内容包括全部固定成本和预期利润 |
||
市场定价法 |
市场定价法,就是对于有活跃市场的产品,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或者市场上同类或者相似产品的价格来定价。 市场定价法有利于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性,对同行的敏锐性。 |
||
新产品的销售定价策略 |
撇脂性定价(先高价后低价) |
撇脂性定价是在新产品初期定出较高的价格,然后随着市场扩大降低价格,是一种短期性的策略。 可以使销售初期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暴利会引来大量的竞争者,难以维持高价格。 |
|
渗透性定价(先低价后高价) |
渗透性定价是在新产品试销初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迅速获得市场份额,等市场份额稳固后再逐步提高价格。 在初期会减少一部分利润,但可以排除其他企业的竞争,建立长期的市场定位,是一种长期的市场定价策略。 |
||
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 |
是指在企业具有闲置生产能力时,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以增量成本(即变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定一个较低的价格。 虽然定价较低,但是短期内可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并维持员工稳定,还可以抵补一部分固定成本。 |
||
1、全面预算的分类
分类依据 |
类别 |
解释 |
按其涉及的预算期 |
长期预算 |
包括长期销售预算和资本预算,有时还包括长期资金筹措预算和研究与开发预算。 |
短期预算 |
指年度预算,或者时间更短的季度或月度预算。 通常,长期和短期的划分以1年为界限,有时把2-3年期的预算称为中期预算。 |
|
按其涉及的内容 |
综合预算 |
指利润表预算和资产负债表预算,它们反映公司的总体状况,是各种专门预算的综合。 |
专门预算 |
指其他反映公司某一方面经济活动的预算。 |
|
按其涉及的业务活动领域 |
销售预算 |
这二者统称为“业务预算”,用于计划公司的基本经济业务 |
生产预算 |
||
财务预算 |
关于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包括短期的现金收支预算和信贷预算,以及长期的资本支出预算和长期资金筹措预算。 |
2、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的优缺点
|
增量预算(调整预算) |
零基预算 |
含义 |
以历史期实际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 |
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预算期经济活动的合理性 |
适用条件 |
(1)现有业务活动是公司所必需的; (2)原有的各项业务都是合理的 |
零基预算适用于企业各项预算的编制,特别是不经常发生的预算项目或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 |
优点 |
编制相对简单 |
(1)不受前期费用项目和费用水平的限制; (2)能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 |
缺点 |
(1)若预算期情况发生变化,预算数额会受到基期不合理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预算的不准确 (2)不利于调动各部门达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
编制工作量大 |
3、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的区别
|
固定预算(静态预算) |
弹性预算(动态预算) |
含义 |
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固定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等)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 |
指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联动关系,按照预算期内相关的业务量(如生产量、工时等)水平计算其相应预算项目所消耗资源的预算编制方法。 |
特点 |
(1)适应性差;(2)可比性差 |
(1)预算适用范围宽;(2)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 |
适用范围 |
一般适用于经营业务稳定、产销量稳定、能准确预测产品需求及产品成本的公司,也可以用于编制固定费用预算。 |
从理论上讲适用于编制全面预算中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但实务中主要用于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尤其是成本费用预算 |
4、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的区别
|
定期预算 |
滚动预算 |
含义 |
以固定不变的会计期间(如年度、季度、月份)作为预算期间编制预算的方法。 |
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在上期预算完成情况基础上,调整和编制下期预算,并将预算期间逐期连续向后滚动推移,使预算期间保持一定的时期跨度。 |
优点 |
保证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在时期上配比,便于依据会计报告的数据与预算的比较,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 |
使预算期间依时间顺序向后滚动,能够保持预算的持续性,有利于结合企业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考虑未来业务活动,使预算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
缺点 |
不利于前后各个期间的预算衔接,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过程的预算管理。 |
—— |
1、营业预算编制方法
销售预算 |
销售预算是编制全面预算的关键和起点,其他预算的编制都以销售预算为基础 |
生产预算 |
销售额(来自销售预算)的基础上编制。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 |
直接材料预算 |
以生产预算、材料消耗定额和预计材料采购单价等信息为基础 预计采购量=预计需要量+期末库存量-期初库存量 |
直接人工预算 |
以生产预算为基础。不需另外预计现金支出,可直接汇入现金预算。 某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总数=单位产品定额工时×该产品预计生产量 预计直接人工总成本=单位工时工资率×该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
制造费用预算 |
变动制造费用以生产预算为基础来编制; 固定制造费用,需要逐项进行预计,通常与本期产量无关; |
产品成本预算 |
是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 |
销售费用预算 |
以销售预算为基础 |
管理费用预算 |
一般是以过去的实际开支为基础,按预算期的可预见变化来调整 |
【例题1·多选题】编制生产预算中的“预计生产量”项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2015年) A.预计销售量 B.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 C.预计材料采购量 D.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 【答案】ABD 【解析】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所以:预计生产量=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预计销售量-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所以答案是选项ABD。 |
【例题2·单选题】甲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件产品消耗材料10千克。预计本期产量155件,下期产量198件;本期期初材料310千克。期末材料按下期产量用料的20%确定。本期预计材料采购量为( )千克。(2017年) A.1464 B.1636 C.1860 D.1946 【答案】B 【解析】期末材料数量=198×10×20%=396千克,本期生产需要量=155×10=1550千克,本期预计材料采购量=本期生产需要量+期末材料数量-期初材料数量=1550+396-310=1636千克。 |
【例题3·多选题】下列各项预算中,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的有()。(2013年) A.直接人工预算 B.销售费用预算 C.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D.直接材料预算 【答案】AD 【解析】固定制造费用需要逐项进行预计,通常与本期产量无关;销售费用预算是以销售预算为基础编制的。 |
1、财务预算编制
现金预算 |
现金预算以营业预算和资本预算为基础来编制。 (1)某期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该期现金收入-该期现金支出 (2)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的筹措与运用 |
利润表预算 |
“所得税费用”是在利润预测时估计的,已列入现金预算。不是根据“利润总额”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 |
资产负债表预算 |
“未分配利润”是根据利润表预算的数据填写的 |
【例题4·多选题】下列营业预算中,通常需要预计现金支出的预算有()。(2016) A. 生产预算 B. 销售费用预算 C. 直接材料预算 D. 制造费用预算 【答案】BCD 【解析】选项 A,生产预算不涉及到现金收支。 【套路】需要预计现金支出的预算就是看预算中是否有金额,生产预算是所有日常业务预算中唯一只使用实物量为计量单位的预算,虽然不直接涉及现金收支,但与其他预算密切相关。 |
【例题5·多选题】下列关于全面预算中的利润表预算编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2011年) A.“销售收入”项目的数据,来自销售预算 B.“销货成本”项目的数据,来自生产预算 C.“销售及管理费用”项目的数据,来自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D.“所得税费用”项目的数据,通常是根据利润表预算中的“利润”项目金额和本公司适用的法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来的 【答案】AC 【解析】“销货成本”项目的数据,来自产品成本预算,B错误;所得税费用项目是在利润规划时估计的,并已经列入现金预算。它通常不是根据“利润”和“所得税税率”计算出来的,因为有诸多的纳税调整事项存在,此外如果根据“利润”和“所得税税率”重新计算所得税,会陷入数据循环,所以D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