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流动资产(一)
考点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考察频次】3次,选择题
【考察方式】2种方式,一种是考察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性质,二是考计算调节后银行存款的金额
【知识精华】
1.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末,如有差额,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2.未达账项,是由于结算凭证在企业与银行之间传递需要时间,造成一方收到凭证已经入账,另一方未收到凭证而未能入账。未达账项具体有四种,具体调节方法如下:
项目 |
项目 |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
银行对账单余额 |
加: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 |
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 |
减: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 |
减: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
【提示】注意起点不同,加减的未达账项不同,如果以企业账单为起点,就只能加减企业的未达账项。反之亦然。
3.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反映了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用来核对记账有无错误,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对于未达账项,无须进行账面调整,待结算凭证收到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考点2:其他货币资金
【考察频次】0次,选择题
【考察方式】其他货币资金的范围
【知识精华】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出投资款等。
【考试陷阱】银行承兑汇票通过应付票据核算,不属于其他货币资金
【记忆技巧】“外星(信)人(银)”的6类存款: 2“外出”+ 2“信用”+2“银票”
考点3:应收票据贴现
【考察频次】1次,选择题
【考察方式】计算应收票据的贴现额
【知识精华】
1.贴现:是指企业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银行按票据的应收金额扣除一定期间的利息后的余额付给企业的融资行为
2.计算公式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额=票据到期值 - 贴现息
带息票据到期值:票据到期值=应收票据面值+应收票据面值×票面利率×时间
月利率=年利率÷12
日利率=月利率÷30或年利率÷360
贴现期:按月计息,月对月;按日计息,算头不算尾
【易混点】注意计算票据到期值的时间与贴现期不是一个时间。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贴现额)
财务费用(贴现息)
贷:应收票据(票面价值)
考点4:其他应收款
【考察频次】1次,选择题
【考察方式】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内容
【知识精华】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其内容包括: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
2.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区别于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包装物押金属于负债,未来要还给对方,所以不属于其他应收款,应计入其他应付款);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4.备用金,如向企业各职能科室、车间等拨付的备用金;
5.存出保证金(区别于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属于其他货币资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收取的押金属于负债,计入其他应付款;支付的押金属于资产,计入其他应收款。此处可根据债权——债务的对应关系来理解)
6.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考点5:应收款项减值
【考察频次】3次,选择题
【考察方式】
1.计算应收账款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2.应收账款减值测试的规定
【知识精华】
1.关于应收账款减值测试
(1)基本原则:企业对应收款项进行减值测试,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为单项金额重大和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分别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2)单独测试的项目: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
(3)采用组合方式测试的项目: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单独测试后未发生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
(4)比较标准:账面价值vs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按初始折现率、非现时折现率),两者孰低计量。
2.应收账款减值的账务处理
交易或事项 |
账务处理 |
计提坏账准备时 |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提示: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 |
发生坏账时 |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或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
收回坏账时 |
借:应收账款(或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或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
【提示】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期末应有余额-期末已有余额
期末应有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计提坏账的比例
期末已有余额=期初坏账准备余额(即上期期末应有余额)-本期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本期收回已转销应收款项
考点6:交易性金融资产
【考察频次】4次,几乎年年考,选择题
【考察方式】计算交易性金融资产影响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的金额
【考试陷阱】
1.看时间:注意题目问的是影响处置时,还是处置当年、还是从取得到处置整个过程的损益;
2.看科目:是影响投资收益、还是影响利润总额,还是影响营业利润。
【知识精华】
1.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二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三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
处理原则 |
会计分录 |
初始计量 |
1.按公允价值计量; 2.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3.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 |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如发生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如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如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
后续计量 |
1.持有期间的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确认为投资收益; 2.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1.持有期间的应收股利或利息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持股比例)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2.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如公允价值下降,则作相反的分录 |
处置 |
收到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结转至投资收益 |
借:银行存款等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也可能在借方)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或作相反分录 |
【总结】交易性金融资产影响损益的事项有:
1.初始: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借方,减少利润总额
2.后续: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确认应收利息,计入投资收益贷方,增加利润总额
3.处置:实际收到价款与账面价值(即上一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考点7:外币交易
【考察频次】4次,选择题
【考察方式】
1.外币交易账务处理原则,特别是期末不同项目汇兑差额的处理,5次;
2.计算期末外币账户的汇兑差额,3次。
【知识精华】
(一)初始计量:发生外币交易时选择何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1)一般业务: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者近似汇率
(2)外币兑换业务:采用实际汇率,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交易或事项 |
账务处理 |
卖出外汇 |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外币金额×买入价】 财务费用 【差额】 贷:银行存款(外币户) 【外币金额×中间价】 |
买入外汇 |
借:银行存款(外币户) 【外币金额×中间价】 财务费用 【差额】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外币金额×卖出价】 |
(3)外币投入资本:交易日即期汇率,不得采用合同汇率或近似汇率,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二)后续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
1.外币货币性项目
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提示: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
2.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1)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不改变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2)交易性金融资产:以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其他债权投资:以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三)处置:汇兑差额计入该交易本来的科目,如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汇兑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做题秘诀】
如果以期初汇率作为交易日即期汇率近似汇率,求期末外币账户汇兑损益金额,2步走:
第一步,先求出外币账户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第二步,求汇兑差额,汇兑差额=期末余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