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所得税
一、所得税做题步骤:万能套路
做题步骤 |
一般规律 |
特殊注意 |
(一)分析对应交所得税的影响 |
1.纳税调增:不许扣(永久不许:罚款、滞纳金等;暂时不许:减值、预计负债)、限制扣(超标广告费、折旧差异等) 2.纳税调减:免税(国债利息)、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加计扣除和摊销等) |
如果属于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应交所得税,不影响递延所得税。 如:国债利息收入、罚款、滞纳金、非公益捐赠等 |
(二)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
1.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允许税前扣除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初始成本-税法累计折旧/摊销 提示:税法允许折旧/摊销的资产只有:固定工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2.负债计税基础:未来不允许税前扣除金额 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允许税前扣除金额 提示:负债要么未来全部允许扣,要么全部不能扣,因此,其计税基础=0或者账面价值。 |
除了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初始成本,但内部研发无形资产计税基础=初始成本×175%,后续计量时计税基础=初始成本×175%-税法摊销(即会计摊销×175%) |
(三)确认暂时性差异 |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提示:资产和负债相反,记住资产(账面)大、应纳税,其他轻松推导。 |
未弥补亏损、超标广告费(已支付):虽然没有确认为资产或负债,但它们未来允许税前扣除,计税基础=未来允许税前扣除金额,可以把它们视为账面价值为0的资产,因此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四)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
1.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税率 提示:(1)通过公式求出的是期末余额,影响所得税费用的是本期发生额;(2)求递延用的是未来转回期间税率,而求应交所得税是用当期税率。 |
3个特殊项目:存在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资产/负债 (1)商誉 (2)内部研发无形资产 (3)符合条件的长期股权投资 |
(五)确认所得税费用影响 |
1.求出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再减去期初余额 借:所得税费用(倒挤)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减少,则在借方) 2.求出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再减去期初余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减少,则在贷方) 贷:所得税费用(倒挤) 提示: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
4个特殊项目:确认递延资产/负债,但不影响所得税费用,影响所有者权益 (1)追溯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影响留存收益,如差错更正、会计正常变更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如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3)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公允大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4)免税合并:影响资本公积,如存货公允大于账面,合并分录为: 借:存货 贷: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
(六)求出所得税费用金额 |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万能验证公式:所得税费用=(利润±永久性差异)×税率 提示:万能公式前提是未来税率不会改变 |
|
二、常见税会差异事项
项目 |
导致差异的项目 |
影响当期所得税吗? |
有暂时性差异吗? |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吗? |
影响递延所得税吗? |
固定资产 |
折旧/减值 |
影响 |
有 |
确认 |
影响 |
无形资产(外购) |
摊销/减值 |
影响 |
有 |
确认 |
影响 |
无形资产 (内部研发) |
税法按照175%摊销/兼职 |
影响 |
有 |
不确认 |
不影响 |
投资性房地产 |
计量模式改变长投转换/公允价值变动/折旧减值 |
影响 |
有 |
确认 |
影响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公允价值变动 |
影响 |
有 |
确认 |
影响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
公允价值变动(减值也有影响,但是这里不讨论) |
不影响 |
有 |
确认 |
不影响 |
长期股权投资 |
权益法的变动/减值(准备长期持有) |
影响 |
有 |
不 |
不 |
商誉的初始确认 |
初始确认 |
不 |
有 |
不 |
不 |
可以抵扣亏损 |
未来可以减少利润 |
不影响 |
有 |
确认 |
影响 |
预计负债 (产品质量保修费) |
如果是未来可以税前扣除,则有暂时性差异;如果不能扣除,则没有 |
影响 |
有 |
确认 |
影响 |
行政机关罚款 |
不得税前扣除 |
影响 |
没有 |
不确认 |
不影响 |
国债利息 |
免税 |
影响 |
没有 |
不确认 |
不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