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每日推送9 会计 第十章:流动资产(二)

第十章 流动资产(二)

本章框架:
o_1e9ckjkprel61obk1sc81vcok47c.png
 

考点1:存货的范围

【考察频次】3次,选择题

【考察方式】辨别哪些资产属于存货,哪些不属于

【解题技巧】

1.看用途:用于出售,如用于出售的产成品、商品,以及尚未加工完毕的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等;用于工程项目的物资(即工程物资)不属于存货;

2.看所有权:拥有所有权;已取得所有权但未验收入库的商品属于本企业存货;委托外单位加工或销售的商品时本企业存货,不是受托方的存货;

3.几个特殊存货:代制品、代修品属于本企业存货

 

考点2:存货的初始计量

【考察频次】9次,每年必考

【考察方式】考察各种方式取得存货的入账金额(即初始成本),分辨哪些开支能否计入存货的成本

【知识精华】

1.计入资产成本的条件达到预定用途前+合理必要支出(如合理损耗、季节性停工损失等)

2.计入成本:采购成本(价税费)、加工成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其他(如为特定客户的设计费等)

3.不计入成本:一般仓储费用(必要生产环节的除外)、非正常消耗、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解题技巧】

1.存在非合理损耗

初始成本=总成本*(1-非合理损耗数量/采购数量),合理损耗计入成本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账务处理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首先判断题目给出的交易事项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判断依据:交换的资产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货币资产、收取固定金额货币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债权投资等

补价比例=支付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差额/较大方公允价值

2.确定对换入的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还是以账面价值计量

判断依据:是否同时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两个条件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换入换出资产现金流量的变动,无论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3.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核心公式: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代价-进项税额,即: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支付的总补价(或-收到的总补价)+交易费用-换入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

  4.确定换出资产的账务处理

公允价值计量:根据换出资产的类型做视同销售处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影响计入当期损益。如:存货要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处理。

账面价值计量:均不确认资产处置损益。

 考点3:发出存货的计量

【考察频次】7次,必须掌握的考点

【考察方式】

1.计算加权平均法、毛利率法,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和期末存货的账面余额

2.定性考察各种发出计价方法的特点    

【知识精华】
o_1e9ckpc9859oukd11mppl71kgfm.png

考点4:存货的期末计量

【考察频次】12次,每天必考,而且经常考察2次

【考察方式】

1.计算存货期末计提跌价准备的金额、期末存货账面价值等

2.定性考察存货减值迹象、减值测试的方法    

【知识精华】

1.知识逻辑:发生减值迹象→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

 2.存货期末计量原则:按成本(指实际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果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则计提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会计谨慎性)

3.存货发生减值迹象
 

减值类型

具体情况

表明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况

(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计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价值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者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表明存货可变现净值为零的情况

要点:如果存货无任何价值,则表明其可变现净值=0。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需要,并且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减值测试: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关键在于求可变现净值

(1)基本公式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2)具体应用:原材料是用于生产还是出售;有无签订合同

要点1,区分材料用途:原材料用于生产,用产成品的售价;用于出售,则用材料售价

要点2,区分有无签订合同:签订合同部分,用合同价;未签合同部分,用市场价

 考点5:存货的清查

【考察频次】2次

【考察方式】存货盘盈、盘亏净损益转入的科目  

【知识精华】

盘盈净收益:管理费用

盘亏净损失:管理问题计入管理费用,非正常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发现盘盈或盘亏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

盘盈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注意:管理不善要转出,自然灾害不用转出

借:原材料(入库的残料价值)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和过失人的赔偿)

  管理费用(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

  营业外支出(属于非正常损失的部分)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考点6:原材料

【考察频次】10次,每年必考

【考察方式】 主要考察计划成本,一种是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二是区分材料成本差异的借贷方向。

【知识精华】

1.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

用途

实际成本核算

在途物资

核算尚未验收入库的原材料

原材料

核算已经验收入库的原材料

计划成本核算

材料采购

核算尚未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登记)

原材料

核算已经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计划成本登记)

材料成本差异

核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

超支差: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节约差: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2.材料成本差异的借贷方向

口诀:借超支、贷节约,发出相反

记忆技巧:采购材料成本超支了,当然就要借钱;采购材料成本节约了,口袋(贷)就会有钱;发出材料,与购入材料属于会计要素的一增一减,对应的借贷方向也是相反。

3.计算计划成本下发出材料实际成本、期末材料实际成本

步骤:先求材料成本差异率,再求实际成本

o_1e9cl18gep041id34pgquro1mr.png
 

【提示】

1.求材料成本差异率时,要剔除月初材料中暂估入账的金额

2.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的符号:材料成本差异本质属于资产,所以超支差(借方)用正号节约差(贷方)用负号

4.会计分录
 

流转环节

具体核算方法及会计分录

验收入库前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验收入库后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负值则在贷方)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发出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也可能在借方)

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考点7:其他存货

【考察频次】7次

【考察方式】1.考察委托加工物资代收代缴消费税是否计入成本;2.考察周转材料的账务处理。

【知识精华】

1.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代收代缴消费税:收回后直接出售,计入成本;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周转材料

(1)周转材料主要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包装物包括:(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计入生产成本);(2)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计入销售费用);(3)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确认其他业务收入、结转其他业务成本);(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出租:确认其他业务收入、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提示】企业的各种包装材料,如纸、绳、铁丝、铁皮等,应在“原材料”科目内核算。

(2)低值易耗品五五摊销法

 

会计分录

领用时

借:周转材料——在用 

 贷:周转材料——在库

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

 贷:周转材料——摊销

报废时

(1)补提摊销额: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

 贷:周转材料——摊销

(2)报废周转材料残料价值

借:原材料

 贷: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

(3)转销全部已提摊销额:

借:周转材料——摊销

 贷:周转材料——在用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2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