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不仅包含了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还包括非会计记录含有的信息,甚至信息本身的缺乏也构成审计证据。
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是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不要落下其他信息!
【例题1·单选题】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审计证据主要是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 B.审计证据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 C.审计证据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D.在某些情况下,信息的缺乏(如管理层拒绝提供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声明)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 【答案】B 【解析】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时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 |
(1)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可靠性、相关性)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2)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无法弥补质量上的缺陷!但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
(3)但是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我们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少,这句话是没问题的。
(4)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①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其他来源可靠
(注意:当外部证据与内部证据不一致时,不是直接采用外部证据,应当解决不一致。)
②内部控制有效时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可靠
③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可靠
④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纸质还是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可靠
⑤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可靠
【例题2·单选题】下列有关审计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外部证据与内部证据矛盾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采用外部证据 B. 审计证据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或业务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 C.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获取的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 D. 注册会计师无需鉴定作为审计证据的文件记录的真伪 【答案】C |
询问、观察、检查、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1.对象
函证对象 |
函证情形 |
不函证的情形 |
不函证的处理 |
银行存款(包括零余额账户和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 |
应当函证 |
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 |
如果不函证,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
应收账款 |
应当函证 |
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 |
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 |
如果不对应收账款函证,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
|||
其他内容 |
可以函证 |
(注意:如果是“应收账款”就是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如果是“银行存款”就是不重要并且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
【例题3·单选题】下列有关函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取得积极式函证回函是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必要程序,则替代程序不能提供注册会计师所需要的审计证据 B.如果被审计单位与银行存款存在认定有关的内部控制设计良好并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可适当减少函证的样本量 C.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除非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低 D.如果注册会计师将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且预期不符事项的发生率很低,可以将消极式函证作为唯一的实质性程序 【答案】 A |
2.函证的时间
一定要注意是“实质性程序”,不是控制测试!!!!
3.采用消极函证的情况(可能考选择题,注意必须4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4)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4.对函证过程的控制
询证函经被审计单位盖章后,应当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在询证函中正确填列被询证者直接向注册会计师回函的地址。(所谓“直接”就是不能经过被审计单位)
5.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时的处理
(1)分析程序不等于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是进一步审计程序。
(2)解释:分析程序在三个地方都提到,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及用于总体复核,我们要知道三者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同时,实质性分析程序是专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分析程序的,不能搞混淆!
【例题4·单选题】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在临近审计结束时实施分析程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B.实施分析程序所使用的手段与风险评估程序中使用的分析程序基本相同 C.实施分析程序应当达到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相同的保证水平 D.如果通过实施分析程序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修改原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答案】C 【解析】 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并非为了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实质性的保证水平,因此并不能达到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相同的保证水平。 |
第四章 审计抽样
(1)审计抽样并非用于所有审计程序。
(2)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3)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4)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也不宜使用审计抽样!细节测试可以使用审计抽样。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不采用审计抽样的有( )。(2014年A卷) A.风险评估程序 B.控制测试 C.实质性分析程序 D.细节测试 【答案】 AC |
(1)其中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非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无关,虽不能量化,但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来降低、消除或防范,要注意该风险是可以消除的哦,选择题看到这个选项不要潜意识觉得是错误的;(有可能考选择题让我们选择哪些是非抽样哪些是抽样,这个简单)
(2)
(名字不要搞反了,多次考到)
【例题2·多选题】下列有关非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时均可能产生非抽样风险 B.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降低非抽样风险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非抽样风险 D.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审计项目组成员的监督和指导降低非抽样风险 【答案】ABD |
(1)首先要明白,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都有抽样风险,只是统计抽样可以量化,非统计抽样不能量化而已
(2)属性抽样——适用于控制测试;变量抽样——适用于细节测试
(1)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包括: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容忍偏差率、预计总体偏差率、总体规模。其中信赖过度风险和可容忍偏差率跟样本规模呈反比,而预计偏差率跟样本规模呈正比!注意,控制测试不用考虑总体变异性!也要注意,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影响较小!
(2)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要注意这句话的中文描述,这是可能考大题的!描述举例: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4.18%的风险为10%,即有90%的把握保证总体实际偏差率不超过4.18%。由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为7%,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小,总体可以接受。
(1)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包括: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可容忍错报、预计总体误差,变异性和总体规模。
(2)对于样本设计阶段的分层,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少样本规模;在选取样本阶段,要记得影响样本规模的4因素及其关系,及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
【例题3·单选题】下列有关细节测试样本规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总体项目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 B.当总体被适当分层时,各层样本规模的汇总数通常等于在对总体不分层的情况下确定的样本规模 C.当误受风险一定时,可容忍错报越低,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大 D.对于大规模总体,总体的实际规模对样本规模几乎没有影响 【答案】B |
(1)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的计算
(2)如果未对总体进行分层,注册会计师通常不使用均值法
优点 |
(1)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 (2)在确定样本规模时无须考虑直接总体的特征(如变异性) (3)项目被选取的概率与其货币金额大小成比例,因而无需通过分层减少变异性。 (4)如果项目金额等于或大于选样间距,货币单元抽样将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即该项目一定会被选中; (5)如果CPA预计不存在错报,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 (6)样本更容易设计,且可在能够获得完整的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 |
缺点 |
(1)不适用于测试低估,因为被低估的项目被选取的概率更低;。 (2)对零余额或负余额账的选取需要在设计时特别考虑; (3)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货币单元抽样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从而导致CPA更可能拒绝一个可接受的总体账面金额; (4)在货币单元抽样中CPA通常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但如果相关的会计数据以电子形式储存,就不会额外增加大量的审计成本。 (5)当预计总体错报的金额增加时,货币单元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 |
【例题4】(2014年真题)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甲集团公司的销售费用存在低估风险,预计错报率低于10%,总体规模在2 000以上。A注册会计师采用货币单元抽样方法对销售费用实施了细节测试。 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处理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不恰当,理由,在货币单元抽样中,被低估的实物单元被选取的概率更低,未入账的交易未包括在总体中,因此货币单元抽样不适用于测试低估。 |
第五章 审计工作底稿
(1)提供充分、适当审计证据,作为出具审计报告基础;
(2)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
1、使得未曾接触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三方面内容
(1)按审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3)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2、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或外部的具有审计实务经验,并且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
(1)审计过程;
(2)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
(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
【例题1·单选题】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相关事项。下列各项中,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不必满足的条件的是( )。 (2015年) A.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 B.了解审计过程 C.了解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D.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 【答案】A |
事务性的工作,不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
那么什么是事务性的工作呢?
(1)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2)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3)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4)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
(1)归档期限:审计报告日/审计业务中止60天;
(2)保存期限:审计报告日/审计业务中止10年
一般情况下无需变动,有两种情况下需要修改
(1)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
(2)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