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成审计工作概述
(一)评价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报
1.错报的沟通和更正
(1)及时与适当层级的管理层沟通错报事项是重要的。
(2)管理层更正所有错报(包括注册会计师通报的错报)。
2.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理解即可)
未更正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累积的且被审计单位未予更正的错报。
(1)评价错报前可能需要对重要性作出修改
1)在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之前,注册会计师可能有必要依据实际的财务结果对重要性作出重大修改(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2)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每一单项错报,以评价其对相关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影响,包括评价该项错报是否超过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适用)。
(2)某一单项错报的抵消是否恰当
1)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某一单项错报是重大的,则该项错报不太可能被其他错报抵销。
2)对于同一账户余额或同一类别的交易内部的错报,这种抵消可能是适当的。
(3)确定一项分类错报是否重大,需要进行定性评估
(4)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某些错报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因与这些错报相关的某些情况,在将其单独或连同在审计过程中累积的其他错报一并考虑时,注册会计师也可能将这些错报评价为重大错报。例如,某项错报的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对被审计单位的盈亏状况有决定性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应认为该项错报是重大错报。
3.书面声明
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提供书面声明,说明其是否认为未更正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不重大。
【例题1·单选题】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对错报进行沟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5年) A. 除非法律法规禁止,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所有错误与适当层级的管理层进行沟通 B. 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管理层更正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超过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错报 C. 注册会计师应当与治理层沟通与以前期间相关的未更正错报时的相关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 D. 除非法律法规禁止,注册会计师应当与治理层沟通未更正错报 【答案】D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未更正错报均需要与治理层进行沟通的。 |
【例题2·单选题】对于审计过程中累积的错报,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2013年) A. 如果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未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可以不要求管理层更正 B. 如果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未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可以不要求管理层更正 C. 如果错报不影响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时选定的基准,注册会计师可以不要求管理层更正 D. 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管理层更正审计过程中累积的所有错报 【答案】D 【解析】 答案D中累积的所有错报,是指全部超过明显微小的错报,是需要管理层去更正的,所以D选项正确。如果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未超过明显微小的错报临界值,则可以不要求管理层去改正。 |
(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
1.对财务报表总体合理性进行总体复核(分析程序)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经审计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是否具有合理性。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包括项目组内部复核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图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1)项目组内部复核(人员、时间、范围、项目合伙人的复核)
复核人员 |
|
|
复核范围 |
所有的审计工作底稿至少要经过一级复核 |
|
复核时间 |
审计项目复核贯穿审计全过程 |
|
项目合伙人复核 |
责任承担 |
应当对会计事务所分派的每项审计业务的总体质量负责 |
复核范围 |
项目合伙人无需复核所有审计工作底稿。 |
|
复核的内容 |
(1)对关键领域所作的判断,尤其是执行业务过程中识别出的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 (2)特别风险; (3)项目合伙人认为重要的其他领域。 |
|
复核时间 |
在审计报告日或审计报告日之前 |
(2)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后面会有专门章节进行讲解,这里了解)
(3)只有完成了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才能签署审计报告。
(4)在审计过程中实施,而非在出具审计报告前才实施复核
【例题3·单选题】下列有关项目合伙人复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6年) A. 项门合伙人无须复核所有审计工作底稿 B. 项目合伙人通常需要复核项目组对关键领域所做的判断 C. 项目合伙人应当复核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所有审计工作底稿 D. 项目合伙人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复核的范围和时间 【答案】C 【解析】项目合伙人复核的内容包括:(1)对关键领域所作的判断,尤其是执行业务过程中识别出的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2)特别风险;(3)项目合伙人认为重要的其他领域。项目合伙人无须复核所有审计工作底稿。所以选项C错误。 |
【例题4•简答题】根据复核计划,审计项目组经理复核了审计工作底稿,A注册会计师(审计项目合伙人)复核了财务报表和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确信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014年B卷) 【答案】不恰当。A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并与项目组讨论。 |
【例题5•简答题】在签署审计报告前,审计项目合伙人授权会计师事务所另一合伙人C注册会计师复核了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并就重大事项与其进行了讨论。(2012年B卷) 【答案】不符合规定。项目合伙人应复核工作底稿,而不应委托他人复核。 |
期后事项是指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知悉的事实。
(一)期后事项的种类
1.期后事项的种类
|
财务报表日后调整事项 |
财务报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
定义 |
对财务报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证据的事项,即对财务报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
对财务报表日后发生的情况提供证据的事项,即表明财务报表日后发生的事项 |
特点 |
影响财务报表金额 |
虽不影响财务报表金额,但可能影响对财务报表的正确理解 |
处理 |
提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及与之相关的披露信息 |
必要时在财务报表中以附注形式予以适当披露 |
注:判断哪些是“调整事项”哪些是“非调整事项”。主要的区别就是看上一年是不是已经存在该事项。如果是上一年年已经存在,现在才最终确定,那么这就是“调整事项”,如果是现在新发生的重大事项,那就是“非调整事项”。
2.期后事项三个时间段
期后事项可以按时段划分为三个时段:
(2)第二个时段是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即“第二时段期后事项”;
(3)第三个时段是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即“第三时段期后事项”。
期后事项分段示意图
(二)三个时段的审计要求
三个时段期后事项的责任划分
时段 |
注会责任 |
具体规定 |
第一时段(发生的事项) |
主动识别 |
应当设计专门的审计程序来识别这些期后事项,并根据这些事项的性质判断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而确定是进行调整还是披露。 |
第二时段(知悉的事实) |
被动识别 |
(1)在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如果知悉了某事实,且若在审计报告日知悉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与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讨论该事项; (2)确定财务报表是否需要修改; (3)如果需要修改,询问管理层将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处理该事项。 |
第三时段(知悉的实施) |
没有义务识别 |
(1)与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讨论该事项; (2)确定财务报表是否需要修改; (3)如果需要修改,询问管理层将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处理该事项。 |
1.第一时段期后事项(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
(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主动识别第一时段期后事项)
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所有在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的事项均已得到识别;
注册会计师并不需要对之前已实施审计程序并已得出满意结论的事项执行追加的审计程序。
(2)识别期后事项的审计时间:针对期后事项的专门审计程序,其实施时间越接近审计报告日越好。
(3)“知悉”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期后事项时的考虑
1)应当确定这些事项是否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恰当反映;
2)如果所知悉的期后事项属于调整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对财务报表作出适当的调整。
3)如果所知悉的期后事项属于非调整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披露。
2.第二时段期后事项(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出前)
(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实施任何审计程序。
(2)在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如果知悉了某事实,且若在审计报告日知悉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3.第三时段期后事项(在财务报表报出后)
(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没有义务识别第三时段的期后事项
(2)如果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报出后知悉了某事实,且若在审计报告日知悉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3)注册会计师在知悉第三时段期后事项后,采取行动的条件(同时满足):
1)这类期后事项应当是在审计报告日已经存在的事实;
2)该事实如果被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前获知,可能影响审计报告。
【例题6·多选题】下列有关期后事项审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5年) A. 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所有在财务报表日至财务报表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的事项均已得到识别 B. 注册会计师应当恰当应对审计报告日后知悉的、且如果在审计报告日知悉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修改审计报告的事项 C. 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管理层提供书面证明,确认所有在财务报表日后发生的、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应予调整或披露的事项均已得到调整或披露 D. 财务报表报出后,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实施任何审计程序 【答案】BCD 【解析】选项A,注会主动识别第一阶段(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被动识别第二阶段(审计报告日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即在审计报告日后,注会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实施任何审计程序。 |
【例题7·单选题】下列有关期后事项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3年) A. 在财务报表报出后,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修改了财务报表,且注册会计师提供了新的审计报告或修改了原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新的或经修改的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予以说明 B. 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某组成部分实施审阅,集团项目组可以不要求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以识别可能需要在集团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的期后事项 C. 在设计用以识别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但无须考虑对之前已实施审计程序并已得出满意结论的事项执行追加的审计程序 D. 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所有在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均已得到识别 【答案】D 【解析】 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所有在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的事项均已得到识别,选项D错误。 |
【例题8·多选题】下列有关期后事项审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2年A卷) A. 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所有在财务报表日至财务报表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的事项均已得到识别 B. 注册会计师应当恰当应对审计报告日后知悉的、且如果在审计报告日知悉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修改审计报告的事实 C. 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管理层提供书面声明,确认所有在财务报表日后发生的、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应予调整或披露的事项均已得到调整或披露 D. 财务报表报出后,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实施任何审计程序 【答案】B C D 【解析】选项A,注会主动识别第一阶段(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被动识别第二阶段(审计报告日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即在审计报告日后,注会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实施任何审计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