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纸逻辑图法

笔记不是抄书,学会“A4纸逻辑图法”,让你的笔记就是考试的重点!

什么是“A4纸逻辑图法”?说白了就是用A4纸画框架图。那有的同学就要问了,这不就是框架法或知识树法么?实际上,A4纸逻辑图法≠框架法

绝大部分人使用知识框架只是简单地根据课程目录和几级标题将内容简化,即完成大家口中所说的知识框架。

但我推荐的A4纸逻辑图法的关键不在于内容的简化或知识架构的搭建,它的根本在于:你能否做到在全面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整理能力去提炼知识要点,接着在简化内容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脉络,进而重组内容的知识结构,画出你所理解的逻辑图!

因此,这张图纸本身并不重要,甚至可以没有,如果你可以在大脑里完成的话。重要的是你能否在这张纸上完成那一环扣一环的梳理过程,是否能够顺畅地把这逻辑图画出来,这才是关键。

举例说明:

具体的训练步骤如下:

第1步、输入知识,全面理解

听课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四个维度,带着这四个维度有意识的去听课,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你听课的目的性!

第一个维度,单个知识点是什么

第二个维度,多个知识点间的关联是什么(这是你画A4纸逻辑图的逻辑线,从课程上老师的梳理中可获得,一定要重点听老师对于知识点到知识点过渡的逻辑话语,这个就是你去串联和记忆知识点的骨架);

第三个维度,单个及多个知识点组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四个维度,考试中该知识点会怎么考察且历年真题中常挖的坑是什么

 

第2步、消化知识,提炼要点

首先,消化知识,将书由“薄”读“厚”

每节课后要立即花费半小时左右时间,把本节课的内容(听课的四个维度,尤其是高频考点的命题角度和答题技巧)重新再梳理一遍,此时梳理需要大家对着书把听课中标记的问题自己给自己讲一遍

如果可以流畅地顺下去,则说明本章内容已基本掌握;如果某个地方卡住了,说明上课没有听懂,则标记疑惑点。标记的疑惑点不要着急去问别人,先自己看书看能否独立解决,若书上的内容还不能理解,则再尝试通过做题反向推导,若还不能理解,最后求助老师的帮助

这个过程完成后,基本上你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二次消化(相当于自己做了自己的小老师,给自己讲了一遍课),之后你对知识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

举例说明:


其次,提炼要点,再将书由“厚”读“薄

根据上述的听课整理后,你会发现对于高频考点你都有四个层次的理解,即“是什么→怎么考→怎么答→怎么躲坑秒杀”,这样就把书变“厚”了。

但是,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厚”的阶段,能不能应对考试呢?

坚决不能!

为什么?因为内容太多,你脑子装不下,即使装下来了,又会因为内容太多、太乱,在考场上的高压状态下,你根本不能灵活调用上述内容。所以,“厚”,仅仅是学习的中间环节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从“厚”到“薄”,这才是关键所在。

怎么读“薄”呢?

学会提取关键词,缩写考点内容,用符号组合关键词。

举例说明:

 

第3步、理清脉络,重组框架

按照上课老师所讲或你所理解的本章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将你上一步所提炼的要点像穿针引线一样一个一个把知识点串起来,并用10-15分钟的时间把你脑海里面的思考路径画在A4纸上,这样可以把你对知识点最深刻的理解固化下来,便于后期的反复复习。

 

这个趁热打铁”阶段如果你不固化下来,一段时间后你会对前面的知识点逐渐遗忘,到时候你又需要回过头来去重新听课、重新理解、重新梳理,这样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太高。

完成以上步骤专属你自己的A4纸逻辑图就形成了,而且这个绝对是你后期冲刺复习最好的笔记,基本上不再用书啦~

 

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觉得好像难度有点大,要做的事情有点多?没错,第一遍开始确实如此!但是,你们相信我,这一遍的效果绝对是其他学员复习5遍以上都达不到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我可以短期时间内应试,基本上我一遍吸收消化的内容可能超过绝大部分人3遍以上。

 

记住一句话:学习,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